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B.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C.在叶绿体基质中不存在ATP合成酶
D.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正确的是
A.甲、丙组细胞中的染色体(质)均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B.DNA聚合酶在乙组细胞中最活跃
C.丙组细胞没有核膜
D.秋水仙素可抑制甲组细胞的纺锤丝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过程利用的ATP是由A和C过程共同提供的
B.B中的ATP用于固定二氧化碳和还原碳三化合物
C.A、C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相同
D.D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氧浓度(%) |
a |
b |
c |
d |
产生CO2的量(mol) |
9 |
12.5 |
15 |
30 |
产生酒精的量(mol) |
9 |
6. 5 |
6 |
0 |
A.氧浓度为b时,经需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
B.氧浓度为c时,消耗葡萄糖有50%通过酒精发酵
C.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需氧呼吸
D.氧浓度为a时, 不进行需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的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①~④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在下列各选项中,错误的是
A.①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
B.②图中Y因素可能代表N、P、K等必需元素
C.③图中,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左移动
D.④图中Z因素(Z3>Z2>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
实验人员 |
操作 |
||||
取材 |
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压片 |
|
甲 |
根尖1~3mm处 |
- |
+ |
+ |
+ |
乙 |
根尖1~3mm处 |
+ |
- |
+ |
+ |
丙 |
根尖5~7mm处 |
+ |
+ |
+ |
+ |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 mol/L,滤去析出物?
B.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C.将丝状物溶解在2 mol/L 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
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或探究中关于酒精作用的错误的是:
|
实验或探究活动的名称 |
酒精的作用 |
A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
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 |
B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
C |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
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 |
D |
DNA的提取和鉴定 |
进一步纯化D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