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54099  54107  54113  54117  54123  54125  54129  54135  54137  54143  54149  54153  54155  54159  54165  54167  54173  54177  54179  54183  54185  54189  54191  54193  54194  54195  54197  54198  54199  54201  54203  54207  54209  54213  54215  54219  54225  54227  54233  54237  54239  54243  54249  54255  54257  54263  54267  54269  54275  54279  54285  54293  170175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靶向”技术是指利用细胞脱氧核糖核酸( DNA )可与外源性 DNA 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定向改造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有科研小组通过下图所示的“基因靶向”技术将小鼠棕褐色的毛色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细胞的 ES 细胞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ES 细胞来自第 3.5 天小鼠囊胚中的A细胞,理论上该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在胚胎移植过程中,供、受体动物选择好后,要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的处理,使供、受体的生理状态相同,以保证移植的胚胎能够继续正常发育。

C.该实验得到的带突变基因的嵌合体小鼠体内有3种基因型的体细胞。

D.取患者的淋巴细胞(脐带血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插入正常的外源基因后,再回输体内,以替代、修复或纠正有缺陷的基因,这种方法称为基因治疗;但如果外源基因随机插入,会因位置效应引起紊乱,而“基因靶向”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了病毒进人人体后,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过程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一个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过程

B.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的方法可以在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干扰素

C.图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

D.一次免疫产生干扰素后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植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必须无菌、无毒环境           B.都必须从单个细胞开始

C.都必须使用液体培养基           D.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下列不能用2n表示的是

A.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数

C.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

D.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产生这五个精细胞至少需要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数目依次是

A.2、2             B.2、3             C.3、4             D.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现有两种纯合的中红花植株杂交,产生F1代全为中红花。F1自交产生的F2代,统计花色的植株数量如下图。如将F1进行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A.深红:中红:白花 1:2:1

B.深红:红色:中红1:4:1

C.中红:淡红:白花1:2:1

D.深红:红:中红:淡红:白1:2:4: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所示为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对图中箭头的含义进行表中所列项目的分类,正确的有

含义

所属箭头号码

①生物群落中能量的散失

 

②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无机环境

 

③无机环境的能量进入生物群落

 

④能量在生物体之间单向流动

 

⑤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

 

⑥碳元素从有机物变二氧化碳

 

⑦碳元素从二氧化碳变有机物

 

A、①——(2)(3)(5)               B、②——(5),③——(1)

C、④——(2)(3)(5),⑤——(2)   D、⑥——(4),⑦——(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肽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和氧原子数目至少分别为1和n

B.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16个肽键

C.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n条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

D.一条多肽分解成n条短肽链时增加的氨基和羧基的总量为2(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下图所示的A、B两组实验。水温的改变是实验的唯一变量,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12h,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25℃

B.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变异类型,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活

C.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D.水蚤个体的变异也是定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0℃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假设该品种玉米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关于各点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A.限制A点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未施肥

B.限制B点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光强

C.限制C点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限制D点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