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
B.上述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和分化潜能保证①过程的进行
D.①、②过程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只能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却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其根本原因是( )
A.造血干细胞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造血干细胞是完全没有分化的细胞
C.造血干细胞有能合成神经细胞或肝细胞需要的酶
D.造血干细胞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全套遗传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现在有一个婴儿在出生后医院为他保留了脐带血,在以后他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种难治疗的疾病,就可以通过血液中的干细胞来为其治病,关于这个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需要的器官用来移植治病,需要激发细胞的所有全能性
B.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能够治疗这个孩子所有的疾病
C.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D.如果要移植用自己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应该长期给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不能用动物细胞培养,因此无法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制造疫苗。自1979年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DNA测序完成后,得知病毒的核心蛋白和表面抗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下图是应用生物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也达到了定向改造细菌的目的
B.用于生产疫苗的目的基因仅为编码核心蛋白的碱基序列
C.用于生产疫苗的目的基因可编码表面抗原蛋白
D.在②过程中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是因为( )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C.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 D.不同的细胞内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 )
A.能进行DNA复制 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
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由植物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胚状体的过程中发生了( )
A.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B.脱分化和再分化
C.脱分化和细胞分裂 D.脱分化、细胞分裂和再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以获取紫草素和动物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雌性哺乳动物一生中卵母细胞(未成熟卵细胞)的利用率很低。要大幅度提高良种家畜的繁殖率,研究课题之一是提高卵母细胞的利用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借腹怀胎” B.成体卵巢离体培养
C.相关激素刺激导致母畜超数排卵 D.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