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研究同一种哺乳动物的三个个体的两对相对性状时,发现其基因组成是:甲:DBb;乙:DdBB;丙:dBb。由此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生物的体细胞在细胞增殖后期染色体数目都相同
B.D与d位于X染色体上,B与b位于常染色体上
C.三者的基因型为甲:BbXDY;乙:BBXDXd;丙:BbXdY
D.甲、乙、丙分别形成4、3、4种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庭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
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方式,其中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
细胞Ⅰ |
细胞Ⅱ |
物质E |
物质F |
A |
下丘脑细胞 |
垂体细胞[来源:Z#xx#k.Com] |
促甲状腺激素 |
受体 |
B |
效应T细胞 |
病原体 |
抗体 |
糖蛋白 |
C |
甲状腺细胞 |
垂体细胞 |
甲状腺激素 |
受体 |
D |
传出神经元 |
传入神经元 |
神经递质 |
载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患病植株结实率很低;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赤霉菌产生的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
B.使水稻患恶苗病的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
C.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D.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 m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几乎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