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收集数据可绘制出曲线2。则改变的这种条件是
A.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B.增加土豆片的数量
C.将温度提高到80℃
D.将针筒换成更大容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化反应的场所一定是细胞器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二氧化碳的固定
C.硝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 D.淀粉酶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A.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B.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C.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D.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在叶绿体中ATP由基质向基粒运动
C.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需要储备大量的ATP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黑暗条件下,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右图表示人体在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假设能量全部来自糖类的分解)。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A.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B.跑步距离越短,有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C.100米跑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
D.1500米跑时,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种水稻品种栽种于江南地区,在栽植后27日,进入梅雨季节,于栽种期间测量水稻的总糖含量变化情形,得到下表之结果。根据下表,下列推论何者错误?
江南地区水稻每株的总糖含量(g/株)变化情形
栽植后日数 |
7 |
14 |
21 |
28 |
35 |
甲品种 |
1.3 |
2.5 |
4.5 |
5.5 |
4.1 |
乙品种 |
1.1 |
1.6 |
3.5 |
4.3 |
4.1 |
A.水稻在梅雨季节有降低光合作用现象
B.乙品种水稻的光合作用受梅雨季节的影响可能比甲品种小
C.梅雨季节期间水稻仍然合成糖类
D.梅雨季节期间水稻每株的总糖含量的下降是因为呼吸作用的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将一植物置于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充足的矿质养料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容器内CO2的含量有所下降,此时与实验初始相比可以断定植物体
A.合成有机物的速度加快 B.有机物总量有所增加
C.呼吸作用有所减慢 D.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的速度有所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霍市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与右图表示的含义不相符的是
A.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脂肪(甲)和糖类(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
B.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C.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的含量变化
D.光照后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