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
A.顶芽不再会产生生长素 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
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关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低,茎弯曲向上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产活动与植物激素都有关的一组是( )
①培养三倍体西瓜种子 ②生产无子番茄 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 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
B.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右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增大
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12分)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模式图,据图回答:
(1)若该图表示与甲状腺激素分泌有关的器官和其它激素(A、B为激素,a、b、c为器官),则c代表______ __,A代表______ __,B代表____ ____。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活动会受____ ___,B的含量会___ _____。
(2)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a、b为细胞,c为物质,则c的产生特点是____ _。
(3)若上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某化学物质可以阻断反射活动,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思路,以研究该化学物质是阻断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阻断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将实验材料分为甲、乙两组,在A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能引起肌肉收缩,则说明该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②对甲组材料的处理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乙组材料的处理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 ____,则可以说明该化学物质仅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