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分别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人的食物结构示意图(图甲)和草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图(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常出现成群的黄羊发生季节性大迁徒,决定这种现象的生物因素主要是食物
B.在图甲中,如该地区人的膳食结构为:70%植物、20%草食动物、10%肉食动物,若能量传递率为10~20%,则人获得能量至少占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的1/127
C.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所以在确定样方面积时,应取S2为宜
D.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草本植物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依图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为(n1+n2+n3)/3S0株/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的调节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右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
A.某人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A液增多,C液减少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C中
C.2处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D.A液中的0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中没有反馈调节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有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可能是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被吸收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②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