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人群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为1%,某班级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下面的方法中哪种是不正确的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B.保证被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C.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D.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B.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反复舔食树洞中的蚂蚁不断伸长的结果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相互选择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4是携带者
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 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惟一场所是细胞核
C.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
D.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图2表示_________过程,进行时利用的原料可以用图2方框中数字__ _____表示。
(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进行的场所是[ ]____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 _。
(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1所示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子是________。
(4)若图1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2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最多为_______个,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_______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
(2)图中a~d中,O2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2分)
(3)在正常情况下,组成A结构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_____和[ ] ;组成B结构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_____和[ ] 。
(4)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是通过 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