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多酶片中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目的是( )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给 B.防止胃液的消化作用
C.经唾液的消化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释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图曲线OABC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OA′B′C′一定是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对该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B.在B点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度的提高
C.在A点限制该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该酶,会使该酶促反应的速度大大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图纵轴为酶促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绝大多数酶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有时还有其它有机分子或金属分子
B.冬眠动物体内消化酶的活性水平和不冬眠时一样
C.酶参与催化反应后,其化学本质不变,因此酶不需要更新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加工橘子罐头,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不能产生所用酶的有 ( )
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 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 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有关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1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
B.图2表示的是叶绿体色素分离的装置,正确的是A、B、C、D中的A图
C.通过图2的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上出现四条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D.制作图1的临时装片的步骤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事件 ( )
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②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③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④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光合作用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最后转移给NADP+
B.电能转化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TP和NADPH中
C.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D.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取三粒质量相同的大豆种子,一粒在黑暗中长成豆芽甲,另两粒在光下发育成植株乙、丙。测定甲、乙的鲜重和丙的干重,并与大豆种子比较,增加的重量分别为a、b、c,则a、b、c的主要增重因素分别为 ( )
A.H2O;CO2;H2O和CO2; B.CO2;H2O和CO2、H2O;
C.CO2;H2O;H2O和CO2; D.H2O;H2O和CO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 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
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