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0113  60121  60127  60131  60137  60139  60143  60149  60151  60157  60163  60167  60169  60173  60179  60181  60187  60191  60193  60197  60199  60203  60205  60207  60208  60209  60211  60212  60213  60215  60217  60221  60223  60227  60229  60233  60239  60241  60247  60251  60253  60257  60263  60269  60271  60277  60281  60283  60289  60293  60299  60307  170175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原因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C.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A.特纳氏综合症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B.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

C.玉米的花柱很长,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D.雄萤火虫给异种雌虫发出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该雌虫对发出的信号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与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有关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增多

B.毛细血管破裂,使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占2/3

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神经递质      

D.Ca2、细胞膜上的载体、氨基酸、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血浆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消化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现有两株纯种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一株普通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株普通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1)方法Ⅰ的主要育种原理是     ;方法Ⅱ的育种名称是     

(2)(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           ;(三)过程常用的方法为       

(3)(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    ;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自交两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4)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植株与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5)(三)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最多可含有    个染色体组,⑤植株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华恢1号”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杀虫基因通过①~④,最终在宿主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叫做    

(2)杀虫基因(crylA)是根据几种Bt毒蛋白的分子结构,设计并人工合成的,这属于    工程技术范畴。

(3)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质粒时,要使抗虫基因能成功表达,还应插入    

②人工改造质粒时,用限制酶Ⅰ处理,其目的是:第一,去除质粒上的        (基因),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               。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Ⅱ分别切割经过②过程改造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情况是             

(4)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