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 ( )
① 测定样品中的细胞数目 ② 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含量
③ 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 ④ 测定样品的细胞总质量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发酵生产途径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
A.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属酶合成的调节
B.谷氨酸与谷氨酸脱氢酶的结合可以使酶结构产生可逆性改变
C.谷氨酸棒状杆菌菌种选育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减少葡萄糖的供给会诱导菌体合成更多的谷氨酸脱氢酶,提高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肉眼可见的一个菌落是由多种细菌大量繁殖而成
C.NH4HCO3既可以作为自养型细菌的碳源又可以作为氨源
D.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致病微生物及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是一种原核生物,细胞表面有囊膜包被,有保护作用
B.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能够侵入人体B细胞,使免疫功能受影响
C.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当其侵入人体后可通过特异性免疫将其清除
D.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是酿脓链球菌侵入心脏瓣膜,使心脏受损引起的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发生在真核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可不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 B.胃蛋白酶的合成
C.信使RNA的合成 D.CO2的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面关于细胞的物质、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B.分化的细胞内DNA和RNA并没有发生改变
C.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和DNA
D.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和技术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提取细胞中的DNA时必需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B.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一定要调查患者家系的情况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若细胞为无色透明,可调节通光孔使视野暗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I中d、c、b、a可分别表示DNA、基因、脱氧核苷酸和碱基
B.图II可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减I中期或减II中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C.由图III可知,在A地区人群中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96.5%
D.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中,只要有图IV这个典型标志图,则该病肯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14分)下面a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 b图表示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
。
(2)a图甲过程中,B在 内被消耗(答具体部位);乙过程中,A的利用发生在该过程的第 阶段,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
(3)b图中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 ;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14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硫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则图中标号 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5 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 kg。
(3)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以 形式流动。若大气中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4)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应有 。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硫迅速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