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右图所示的是植物不同器官(根、茎、芽)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8mol·L-1
B.A,点对茎生长的效应是抑制生长
C. B点对芽生长的效应是促进生长
D.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茎﹥芽﹥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人体某一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A、B、C、D代表的是液体,则它们合称为 ,B的名称是 。用箭头和文字表示A、C、D液体之间的关系是
。
(2)细胞中的CO2可以从产生部位进入血浆,而 CO2不能从血浆到细胞的原因是完成此过程的细胞膜运输方式是 。
(3)C的渗透压升高导致人体产生渴觉的部位是 。
(4)目前普遍认为: 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表示图一中 (填字母)处的结构。在图二④处发生的信号转变为 。神经纤维D在E中的细小分枝叫做 。
(2)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 性发生变化, 离子大量向膜内侧流动,膜内电位变化为 ,此时测得的电位称为 电位。
(3)如果在图二中③处注射神经递质,④处发生的变化是 (兴奋、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
(2)预测实验结果: 。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
(4)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A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 ,同时激素D分泌也增多,并且骨骼肌不自主产生战栗,增加产热。寒冷环境人体保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 。
(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分泌的____________ (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
(3)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4)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人体内环境中有一种具有多种免疫功能的单核巨噬细胞,它可以识别、吞噬和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体、有害异物,也能清除受损、衰老、死亡和突变的自体细胞等。下面是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 ;细胞内吞和外排发生的结构基础是 。
(2)吞噬细胞对某些胞内寄生的细菌如结核杆菌,要彻底消灭往往是很困难的,结果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繁殖起来,随着巨噬细胞的游走而扩散,加重了病情。人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付被病原菌寄生细胞的方法是,首先由 使之裂解,然后通过 的作用将释放出的病原菌消灭。
(3) 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导致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是细胞(甲);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 细胞;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
基因 |
表达的细胞 |
表达产物 |
A |
细菌抗虫蛋白基因 |
抗虫棉叶肉细胞 |
细菌抗虫蛋白 |
B |
人酪氨酸酶基因 |
正常人皮肤细胞 |
人酪氨酸酶 |
C |
动物胰岛素基因 |
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 |
动物胰岛素 |
D |
兔血红蛋白基因 |
兔成熟红细胞 |
兔血红蛋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若干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