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B.多基因遗传病在青春期比幼儿期发病率高,因为环境因素的累积作用明显
C.很多染色体变异个体在胎儿期就死亡了
D.多基因遗传病受环境影响,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正确变化是( )
A.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其中可表示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呼吸氧化酶、Ca2+、载体 D.O2、CO2、血红蛋白、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细胞及其所对应的产物中,错误的是( )
A.效应B细胞——抗体 B.效应B细胞——白细胞介素—2
C.胰岛β细胞——胰岛素 D.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选择题
对儿童接种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免疫方式称为被动免疫
B.天花病毒属于抗原
C.天花病毒进入机体后可引发初次免疫应答
D.接种次数增多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和记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15分)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③培育出的④和⑥分别是___倍体和___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下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1)通过对_____个体的表现型分析,可排除显性遗传。通过对_____个体的表现型分析,可排除Y染色体上的遗传。
(2)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该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患此病的几率是_____。
(3)若Ⅱ4号个体带有该致病基因,则Ⅲ7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若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