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2997  63005  63011  63015  63021  63023  63027  63033  63035  63041  63047  63051  63053  63057  63063  63065  63071  63075  63077  63081  63083  63087  63089  63091  63092  63093  63095  63096  63097  63099  63101  63105  63107  63111  63113  63117  63123  63125  63131  63135  63137  63141  63147  63153  63155  63161  63165  63167  63173  63177  63183  63191  170175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五)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0分)

35. 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               (至少答出两个)。

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36. 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粘膜              D.胃酸

37. 图中细菌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38. 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                                   ;⑧和⑨分别表示和                       

39. 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40. 接种疫苗属于              免疫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六)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11分)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 cm2叶·小时)

A植物

      1

3

11

5.5

B植物

      3

9

30

15

41. 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         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42. 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                    ,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                      跟不上                   反应。

43. 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          (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mg CO2/100 cm2叶·小时)

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

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

44. 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七)分析有关基因表达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右图。

45. 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                    

46. 图所示细胞中功能最为近似的是细胞                  

A.1与6             B.2与5

C.2与3             D.4与5

47. 判断图中细胞功能近似程度的依据是                        

48. 现欲研究基因1和基因7连接后形成的新基因的功能,导入质粒前,用限制酶切割的正确位置是          

49. 右上图是表达新基因用的质粒的示意图,若要将新基因插入到质粒上的A处,则切割基因时可用的限制酶是            

A. Hind Ⅲ                          B. EcoR I              

C. Eco B                                D. Pst I

50. 新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概率很小,因此需进行        ,才能确定受体细胞已含有目的基因。

51. 在已确定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中,若质粒的抗青霉素基因缺失了两个碱基,将这样的受体细胞接种到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该细胞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抗青霉素基因不能转录              B.基因1和7没有表达

C.基因1和7不能连接                D.质粒上的酶切位置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八)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9分)

52. 写出图中A、B的名称:A            、B              

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

53. 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                                     

                                                                             

54. 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55.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A的调节效应是             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九)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56.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57. 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         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58. 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

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种群A[来源:ZXXK]

种群C[来源:学,科,网]

规模

t(%)

w(%)

规模

t(%)

w(%)

1900

46000

5

1

1000

5

1

1920

45000

5.5

1

850

7

1

1940

48000

7

1

850

9

0.8

1960

44000

8

1

800

12

0.6

1980

42000

6

1

600

10

0.8

2000

40000

5

1

550

11

1

59. 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                  D.受气候影响更大

60. 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        ;种群规模与基因       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十)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61. 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           

62. 上图4支试管分别代表4种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3.5g/L)中的生长状态,其中②号试管代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状态,由图判断,该菌在                 条件下不能生长。产甲烷细菌的生长状态最能由试管            代表。

63. 下表是某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

葡萄糖

KH2PO4

MgSO4

NaCl

CaSO4

CaCO3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g

0.2g

0.2g

0.2g

0.2g

5g

3.5g

1L

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置于37℃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比刚接种时            ,主要原因是:                       

幽门螺杆菌形态如右图所示,该菌在人体中可引起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64. 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7,人体胃腔内pH在1~2之间,但胃粘膜的粘液层靠近上皮细胞侧pH为7.4左右。若幽门螺杆菌随食物进入胃腔,结合其结构特点以及能导致胃溃疡的特性,推测该菌在胃内如何存活?

                                                                           

                                                                          

65. 依据第十题中信息分析幽门螺杆菌是否属于古细菌?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十一)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11分)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66. 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1代中的           

67.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68. 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甲后的概率是    

69. 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           。若a卵与b精子受精,则发育出Ⅳ-17的基因型是        ,表现型是           

若Ⅳ-17与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不患病的概率是            

70. 采取                  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十二)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能够固氮,而禾本科植物不能。所以在农业实践中,将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间作以提高禾本科植物的产量。研究发现产量提高与土壤中吸收氢气的细菌有直接关系,为探究其中的具体机制,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豆科植物固氮反应能产生氢气,且氢气被土壤吸收。

供选材料:豆科植物苜蓿苗,禾本科植物小麦苗;灭菌的沙子,普通土壤。

供选仪器:收集氢气的设备

实验方案:

71. 若假设成立,完成右表

   

植物名称

种植的基质

实验结果(有无氢气)

实验组

 

 

 

土壤

对照组

 

 

 

 

 

            实验结果:实验组土壤中无法测得氢气,其余见上表。

    [实验二]为探究氢气通过何种途径被土壤吸收,进行如下假设。

    假设:氢气被土壤中的细菌吸收。

    供选材料:苜蓿苗,普通土壤,抗生素(根瘤菌不敏感),杀真菌剂,2,4-D,萃乙酸。

    供选仪器:收集氢气的设备

    实验方案:

72. 针对假设在实验中除了选择                  分别对土壤进行处理后栽培苜蓿苗,还需使用         的土壤栽培苜蓿苗作为对照。

73. 若假设成立,针对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结果:                                

    [实验三]土壤中吸收氢气的细菌(氢氧化细菌)是否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继续探究

    假设:氢氧化细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供选材料:1.2m×2m的实验田,小麦种子,氢氧化细菌菌株A1,B1,C1,D1,E1;非氧化细菌菌株A2,B2,C2,D2,E2;大肠杆菌。

    实验方案:用不同的菌株分别拌种,种植在实验田中,一段时间后记录小麦初生菌的相数据。

实验结果:平均胚根长度(mm),根相对生长(%)。

A1:平均胚根长度13,根相对生长163; E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D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B1:平均胚根长度30,根相对生长375;

C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C1:平均胚根长度12,根相对生长150;

D1:平均胚根长度33,根相对生长4.63;    E1:平均胚根长度20,根相对生长250;

A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B2:平均胚根长度3,根相对生长38;

大肠杆菌: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74. 针对假设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合适的表格表达。

 

结论:综合以上三个实验的结果可见,土壤中的氢氧化细菌在促进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

  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

  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生命科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索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