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动物胚胎移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体母畜必须处于与供体母畜同步发情状态
B.从受孕母畜体内取出的受精卵或胚胎均能移植
C.超数排卵技术要使用一定的激素
D.试管婴儿技术只有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在体外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已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胚胎分割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关于这一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分割可以将早期胚胎任意分割成多份
B.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C.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有性生殖方式,因此不属于克隆
D.胚胎分割技术可以分割任意时期胚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是
A.高消耗、低效益、可持续 B.高消耗、高效益、可持续
C.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 D.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20世纪90年代后期,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灾,究其原因是上游地区对森林的过度采伐,这能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A.过度依赖煤、石油等能源 B.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C.过分依赖农家肥,造成土壤结构破坏 D.对水资源缺少足够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党中央制定的“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是针对下列哪项工程制定的
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B.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功能 D.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 B.有利于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
C.使土地优化利用 D.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 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关于C、H、O、N、P、S在玉米和人细胞(干重)以及活细胞中的含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
O |
C |
H |
N |
P |
S |
玉米细胞(干重) |
44.43 |
3.57 |
6.24 |
1.46 |
0.20 |
0.17 |
人细胞(干重) |
14.62 |
55.9 |
7.46 |
9.33 |
3.11 |
0.78 |
活细胞 |
65.0 |
18.0 |
10.0 |
3.0 |
1.40 |
0.30 |
(1)以上元素在活细胞中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重)含量多的是氧元素和_____元素,这两种元素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主要存在于化合物___________中,该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是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重)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重)中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________成分较多,此类化合物可作为___________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
(3)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新陈代谢作用。在秋季收获大豆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_____水。若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比值变__________,则新陈代谢加强。
(4)在上表元素中,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