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植物的下列现象中,与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的作用相同的是( )
A.茎的向光性 B.无籽番茄果实的发育
C.根的向地性 D.扦插的枝条生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来源:]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 ( )
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 B.实施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胎移植
C.适时适量地开发利用濒危物种的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来源:Z&xx&k.Com]
A.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保持生态平衡 D.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A.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B.DDT是挥发性物质
C.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D.含有DDT动物的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骨骼肌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产热过程,其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的调节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肾上素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增加→产生热量。
(3)在何种环境条件下,A、B两种装置同时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只有B装置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体温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图中[ ]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障碍,使人体表现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包含有_____条食物链。
(2)猫头鹰占有_____个营养级,分别为________营养级。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人们连续围猎狼和狐,结果草原植被受到破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人类活动中造成____________的破坏,从而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4)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恢复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__ 能力。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____,营养结构越 , __________ _ 能力越强,生态平衡越容易维持,但是,外来干扰如果超过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则会 __________ 。
(5)若鸟食物一半来自草一半来自昆虫,则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多需要消耗植物约________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某种植物根、茎和芽生长情况的影响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__ ,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 _
(2)曲线AB段表示:
(3)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 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 _ 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体的根、茎和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给你下列材料用具,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是否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材料用具:土壤,纱布,烧杯,试管,酒精灯,淀粉糊,斐林试剂,蒸馏水,清水。
(一)补充实验步骤:
(1)制备含微生物的土壤浸出液;
(2)取两只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放置7天。
(4)取A、B烧杯等量溶液,分别加入C、D试管中。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察(记录)现象
(二)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