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题型:013
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
A.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B.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
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D.初步分析,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题型:01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界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题型:013
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比较适于描述:①放牧牛羊的草原 ②养殖家鱼的池塘 ③松毛虫成灾的松林 ④鼠害泛滥的草地 ⑤蚜虫聚集的果树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题型:013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题型:013
图中,甲、乙、丙、丁四曲线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a-不断供应食物、水、氧,去除有害废物;b-随着时间推移,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c-随着时间推移,食物逐渐减少,无害物质积累;d-随着时间推移,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分解原细菌的代谢废物,其合成的物质可以作为原细菌的食物。下列生长条件与生长曲线相符合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题型:013
在下列的实例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某些水体中的鲈鱼成体以本物种的幼鱼为食
B.大熊猫主要以箭竹的嫩枝和嫩叶为食
C.蚂蚁喜食蚜虫的分泌物
D.水蛭用口器刺破河蚌体表吸食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题型:013
在如下图中小方格代表不同的环境因子(空间、温度等),四个不规则的图形代表了Ⅰ、Ⅱ、Ⅲ、Ⅳ四种生物在该环境中所需环境因子的情况。如果资源是有限的,哪一种生物有被排除的危险
A.Ⅰ
B.Ⅱ
C.Ⅲ
D.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题型:0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某片树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C.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生物必修3 题型:013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泡
D.内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2007年度高二生物同步检测(一)--走进细胞 组成细胞的分子 题型:013
对疯牛病的某病原体进行研究时发现,该病原体经各种核酸水解酶处理后仍具有感染性。从生命的化学本质看,与该病原体的感染性相关的物质最可能是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
C.蛋白质
D.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