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696  6704  6710  6714  6720  6722  6726  6732  6734  6740  6746  6750  6752  6756  6762  6764  6770  6774  6776  6780  6782  6786  6788  6790  6791  6792  6794  6795  6796  6798  6800  6804  6806  6810  6812  6816  6822  6824  6830  6834  6836  6840  6846  6852  6854  6860  6864  6866  6872  6876  6882  689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右图中的a和b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在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1. A.
    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K值,表示空间全部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
  2. B.
    如果种群数量趋近于零,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于“J”型
  3. C.
    当种群数量由零逐渐增大到K值时,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缩小,种群数量不再增长
  4. D.
    阴影部分表示种群内个体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部分基因不表达),从而造成某些性状的异化,玳瑁猫即是典型的例子,其毛色常表现为黄色和黑色(相关基因分别为B、b)随机嵌合。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 A.
    玳瑁猫一般是雌猫,雄猫很罕见
  2. B.
    玳瑁猫皮肤不同毛色的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3. C.
    玳瑁雌猫的子代雄猫中黄色和黑色两种毛色大约各占一半
  4. D.
    玳瑁雄猫的产生都是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只雌鼠的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得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若该雌鼠为杂合子,让其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子一代如下表1

F1表现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
比例1111

再从F1代中选用野生型♀、野生型♂的个体进行杂交,其后代(F2)表现如下表2:

F2表现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
比例100%00100%

由此可推知该基因突变为:(注:突变型基因为显性基因的为显性突变;突变型基因为隐性基因的为隐性突变)


  1. A.
    显性突变 、位于常染色体上
  2. B.
    隐性突变、位于常染色体上
  3. C.
    显性突变 、位于X染色体上
  4. D.
    隐性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判断下列叙述全对的一项是       
①体液是指细胞外液 
②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③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④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⑤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⑥细胞内液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
⑦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1. A.
    ①②④⑤⑥
  2. B.
    ②④⑤⑥⑦
  3. C.
    ②③④⑥7
  4. D.
    ①②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艾鈹戞幊閸婃鎱ㄧ€靛憡宕叉慨妞诲亾闁绘侗鍠涚粻娑樷槈濞嗘劖顏熼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崘顕ч埞鎴︽偐閸欏鎮欑紓浣哄閸ㄥ爼寮婚妸鈺傚亞闁稿本绋戦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