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原创)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露出的黏性末端可以不相同
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
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体细胞进行全面修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①污染主要不是由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②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③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④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①②③
①②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图中的①②③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育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方法①和③的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方法③的变异是定向的
方法②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
方法③中的抗病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细菌中的质粒做运载体
从真菌DNA中获得抗病基因的常用方法是“鸟枪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原创)在下列过程中需要模板链的是
①DNA分子的复制
②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
③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DNA
④DNA转录成mRNA
⑤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①②④⑤
①②④⑤⑥
①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原创)动物体内的细胞不易受到外界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原代培养的细胞
对微生物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细胞培养环境中可以有一定的微生物
对微生物已失去了防御能力
刚离体的细胞必须生活在无菌条件下,以后的培养对无菌条件的要求不严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原创)将烟草和大豆的原生质体混合后,将原生质体转移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这时在细胞混合物中,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有
①烟草-大豆杂种细胞
②烟草细胞
③大豆细胞
④烟草-烟草细胞
⑤大豆-大豆细胞
①
①②③
①④⑤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原创)卵细胞作为生殖细胞,在生物技术中一般不用于
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
进行体外受精培育试管动物
克隆动物时细胞核的受体
形成受精卵培育转基因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在将动物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时,可以使用胰蛋白酶。由此不可以推测出的是
动物细胞之间可能依靠蛋白质相互联系
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处理时间、加酶量
胰蛋白酶一定不会对动物细胞造成损伤
动物细胞培养液pH应与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基本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原创)下列图中关于P、Q、R、S、G的描述,正确的是
P中存在着抗性基因,其非编码区通常不具有遗传效应
Q表示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R表示RNA聚合酶的作用
R能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
若要获得真核生物的S,则一般采用人工合成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2005年3月12日到5月14日,我国有34位志愿者接种了不同剂量的单个疫苗[DNA]疫苗或痘病毒载体疫苗(MAV)或安慰剂,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近年来在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核酸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核酸(DNA)疫苗导入人体需要使用适当的基因工程载体
导入人体的核酸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核酸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的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核酸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