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遂溪县2007年高考备考第一次调研试卷 生物 题型:021
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除动物的甲状腺后,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B.切除雌鼠的垂体,会使哺乳期雌鼠的乳汁分泌减少
C.向受粉受阻的大豆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这样能避免大豆减产
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动物体有利,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动物体有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遂溪县2007年高考备考第一次调研试卷 生物 题型:021
下列关于酒精在相关实验中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接种前一般要用50%的酒精擦拭双手
B.在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可用酒精代替丙酮
C.在95%的冷却酒精中DNA的溶解度较大
D.用苏丹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遂溪县2007年高考备考第一次调研试卷 生物 题型:021
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控制好发酵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下列关于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处理正确的是
A.从控制磷脂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入手,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谷氨酸的合成速度
B.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好氧型细菌,发酵过程中应进行通气和搅拌,以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C.控制碳源与氮源比为3∶1,既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大量繁殖,又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合成
D.控制温度、pH等发酵条件,有利于谷氨酸高效持久地大量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遂溪县2007年高考备考第一次调研试卷 生物 题型:021
下图表示小麦一生中(从幼苗到成熟)需水量及对K、P的需要量图解,下列与图解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开花期以前小麦对钾的需要量是递增的,但以后各期钾在小麦体内的含量逐渐减少
B.图3表示小麦一生对P的需要量是相对稳定不变的
C.根吸收水分与根吸收无机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和对P、K等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遂溪县2007年高考备考第一次调研试卷 生物 题型:021
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泗阳致远中学2006-2007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生物试卷 题型:021
下图表示从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B.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C.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层析法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泗阳致远中学2006-2007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生物试卷 题型:021
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含线粒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氧呼吸
C.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D.蛙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泗阳致远中学2006-2007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生物试卷 题型:021
观察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为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原生质的各种化学元素,则A应该是C。
C.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原生质,则A是蛋白质。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原生质的各种化学元素,则其中微量元素的总量不超过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泗阳致远中学2006-2007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生物试卷 题型:021
下表是黄豆和玉米两种植物种子食用部分营养成分表(表中数据表示每百克含量),从表中分析可得出
A.种植黄豆施用的氮肥比玉米的多
B.黄豆种子萌发时吸水较玉米种子多
C.玉米种子萌发时的耗氧量比黄豆多
D.从人体的生长需要看,黄豆的营养价值比玉米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泗阳致远中学2006-2007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生物试卷 题型:021
影响体外条件下干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的因素一般包括
A.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供应
B.培养液的pH值和温度
C.DNA中碱基的配对方式
D.生长激素等调节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