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4494  74502  74508  74512  74518  74520  74524  74530  74532  74538  74544  74548  74550  74554  74560  74562  74568  74572  74574  74578  74580  74584  74586  74588  74589  74590  74592  74593  74594  74596  74598  74602  74604  74608  74610  74614  74620  74622  74628  74632  74634  74638  74644  74650  74652  74658  74662  74664  74670  74674  74680  74688  170175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阅读下面关于“人工生命”的报道,回答问题:

    世界权威的科学刊物《科学》杂志曾经报道了这样一个惊人的发现,科学家已经找到形成生命所需的基因数量。

    美国马里兰州基因组研究所对一种细菌进行层层拆解,一直拆到生命所必需的基因。科学家们发现,构成一简单生命至少需要265350个基因,这300个左右的基因是建构生命体最小的分子指令集。该基因研究所的遗传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博士说,这项研究是用生物体全部基因的集合,即基因组,对生命重新定义。这意味着,科学家完全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在实验室制造生命。

请谈谈你对“人工生命”研究的看法(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

    实验一  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将存活下来的果蝇的后代(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

    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此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  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

    通过对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

    1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是________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________(前、中、后)。

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虫。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其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从第二世代后个体数又逐渐回升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消灭螺旋蛆蝇的效果,但需时较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从法国学者拉马克创立生物进化学说以来,很多科学家对于生物进化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列举以下材料:

    拉马克(1744~1829)根据自己在动植物学方面的研究,首次提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创立了用进废退学说。其中心论点是: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获得性状可以遗传。拉马克认为,动物的变异是由动物本身的意愿所决定的,而且变异是一直向前发展的。

    达尔文(1790~1882)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广泛观察与研究,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学说。

    与达尔文同时代的孟德尔(1822~1884)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后来,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又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和伴性遗传原理,并对基因突变的原因作了解释。再之后,杜布赞斯基等人,将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从生物个体扩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加以研究。另外,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为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开辟了新的途径。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或学说,对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创立、发展与完善具有何种意义,请给予科学(客观)评价。(答出要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值用S表示。在下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

            

    请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l)在abc三个群体中,哪一群体最可能出现了新种?

    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哪一地区的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用“A:较易被保存,B:较易被淘汰”填空:

    1)在生物的变异中,与环境变化一致的基因,________,与环境变化不一致的基因________

    2)内胚层的突变________,中胚层的突变________

    3)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的基因________,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中的基因________

    4)对人类有利,对生物本身并无害处的基因在自然条件下________,在生产条件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说明ABCDE等不同的动物具有________

    2)说明由于________的逐渐改变,通过________使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

    3)说明生物种类数量的发展是由________进化发展。

    4)从(2)(3)两条我们可以解释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的改变。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人的一段DNA单链分子是:AGGCATAAACCAACCGATTA;黑猩猩的一段DNA单链分子是:TCCGGGGAAGGTTGGCTAAT;大猩猩的一段DNA单链分子是:TCCGGGGAAGGTTGGTCCGG。分析回答:

    1)从左至右人与黑猩猩的DNA单链进行杂交,不能配对的碱基数目为________对;人与大猩猩的DNA单链进行杂交不能配对的碱基对数目为________对。

    2)实验证明:人与________形成杂合DNA双链部位多,说明他们间的亲缘关系________;人与________形成的杂合DNA双链部位少,说明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人类的祖先是________,与________相同。造成这种变化的诱发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表现为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进化成人类,另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