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4637  74645  74651  74655  74661  74663  74667  74673  74675  74681  74687  74691  74693  74697  74703  74705  74711  74715  74717  74721  74723  74727  74729  74731  74732  74733  74735  74736  74737  74739  74741  74745  74747  74751  74753  74757  74763  74765  74771  74775  74777  74781  74787  74793  74795  74801  74805  74807  74813  74817  74823  74831  170175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将煮稻草所得的液汁放入大果酱瓶A中,放于野外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出现细菌、绿藻、丝状蓝藻、原生动物和一种小虫。持续观察两个月,发现瓶中的这些生物个体数几乎没有变化。另取一只大果酱瓶B,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和蛋白质水解物的溶液,从A瓶中吸取数滴液体加入B瓶中,定期在显微镜下检查B瓶内生物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在第50天时滴入数滴一定浓度的DDT,继续观察,发现生物个体数开始变化。开始小虫死亡,继而原生动物死亡,不久蓝藻和绿藻开始减少。请分析回答:

1)持续观察两个月后的A瓶可看作是一个处于__________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组成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

2)据图分析,B瓶中细菌在最初几天数量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入DDT后,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小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一般来说,恶劣天气条件、严重环境污染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是“灾害性”的,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是无关的,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而种内斗争、竞争、捕食、寄生、疾病等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情况,是随着种群本身密度而变化的,是密度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种群密度

10

50

100

500

1000

5000

10000

死亡数

5

25

50

250

500

2500

5000

死亡率

50%

50%

50%

50%

50%

50%

50%

死亡数

10

49

98

490

980

4900

9800

死亡率

98%

98%

98%

98%

98%

98%

死亡数

0

1

10

400

900

4900

9950

死亡率

0

2%

10%

80%

90%

98

99.3%

死亡数

10

10

10

10

10

10

10

死亡率

100%

20%

10%

2%

1%

0.2%

0.1%

 

1)当种群数量由少到多时,如果种群密度上升,出生率也上升,死亡率随之降低,可用表格中___________行(坐标中___________条线)表示。

2)在对物种最有利的典型环境中,种群数量会像表格中________行(坐标中______条线)那样变化,是__________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在环境条件对物种很不利的环境中,种群数量会像表格中____________行(坐标中________条线)那样变化,是________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曲线、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考查种群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1)由表格可以看出,第4行中种群的死亡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上升,它对应于坐标曲线中的D

2)由题干知,物种生存在适宜的典型环境中,由于环境有限,生物间的种内斗争加剧,死亡率会增加,对应于表格中的③和坐标中的A,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当物种生存在非常不利的环境中时,由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的存在,因此种群的死亡数增加,死亡率可以保持不变,对应表格中①②和坐标中的BC,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天然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它是地球的肺,下面是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的年净生产力:

热带雨林      2000 g/m2 y

北方针叶林    800 g/m2 y

热带季雨林    1500 g/m2 y

人工生态林    18502320 g/m2 y

温带常绿林    1300 g/m2 y

温带阔叶林    1200 g/m2 y

1)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自然林中热带雨林的净生产力最大,主要是热带雨林______繁多,生态系统的复杂,加上非生物因素的光、温、水条件好,才使热带雨林如此兴旺。

2)人工生态林的净生生产力超过了热带雨林,原因是它的______________搭配合理,科学地利用了自然条件和生物种间关系条件,积累的物质能量多。

3)热带雨林的昆虫种类约是北方针叶林的68倍,昆虫是热带雨林的___________,如果大量捕杀雨林中的昆虫,首先受害的是__________,时间一长会导致蛇、猫头鹰等三级消费者数量减少,使____________等动物数量上升,危及雨林安全。

4)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群落具有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____结构,其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由_____________决定,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由____________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下列是人工模拟微型池塘生态系统的制作过程:

①取一个标本瓶将其洗净,然后往瓶中放入1 cm厚的干净沙子,再注入河水(占瓶子容积的4/5)。

②将少量新鲜水草(茨藻)和1个小型椎实螺放入标本瓶中。

③加盖封口。

④在制作好的小生态瓶上贴上标签,然后放在阳台窗台上(不要再移动位置)。

⑤每天观察1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以上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请设计一个表格以便对该生态系统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2)此生态系统的最终能源是___________,此能源是如何转变成椎实螺体内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的?(请用箭头和简短的文字表示)

3)若要证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如何设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十分丰富。自1925年起,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蝇子蔓延,成为澳洲牧区的一大公害。整个澳洲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推运到地下,既消除牛粪又肥沃土壤,还控制了蝇子。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危机问题,使澳洲草原又呈现生机蓬勃的景象。

1)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牛、羊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______________状态。

2)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们引进牛、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进牛、羊后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蜣螂是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类群的重要成分。

5)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引进牛、羊发生生态危机这一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_________

7)最后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

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时期。从第40年开始进入__________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___

2)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一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完成下面实验设计:

植物与动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将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放在一封闭系统,你就能研究与碳循环有关的问题,你可以用pH试纸测定此系统中所发生的CO2浓度的变化。请你用以下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以验证: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之间碳循环的相互关系。

实验材料:试管架、4支试管、铝箔4张、光源、2只田螺、2枝金鱼藻、50 mL量筒、去氯的水、pH试纸。

(一)实验步骤:

1)将试管编号为14,放在试管架上。

2)用量筒量取相同量的去氯水注入每支试管。

3)试管1__________;试管2___________;试管3___________;试管4___________

4)用pH试纸测定每支试管中的pH,并做记录。

5)用双层铝箔将每一支试管口封住,使之不漏气,随后将试管全部放在__________下照射。

6)每20分钟测定一次4支试管中的pH,共测8次。

(二)实验结果预测:

试管1 pH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2 pH________________;试管3 pH____________;试管4 pH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美国的“生物圈Ⅱ号”实验

为了做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实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建造了完全密闭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基地。这是一个占地1.3万平方米的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温室。透过玻璃往里看去,温室内有麦田、草地、鱼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内还放养着猪、牛、羊和其他家禽。

19931月,8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两年中只为他们提供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解决。能源,取自太阳能;氧气,由自己种植的植物制造;粮食,全靠自己在里面种植收获;肉类和蛋白质,取自自己养的鸡、鸭、猪、羊;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也由自己控制,并尽可能地模拟地球气候。总之,他们必须设法保证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年多后,土壤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与建筑“生物圈Ⅱ号”所用的混凝土中的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生物圈Ⅱ号”的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4%,加之没有调节好内部气候,致使粮食歉收,科学家们不得不靠吃种子勉强度日。最后,科学家们提前撤出实验室。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Ⅱ号”运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大幅度增加,足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的能力减弱,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1)“生物圈Ⅰ号”应该是____________

2)试比较美国“生物圈Ⅱ号”内的生态系统与地球上的农田生态系统的不同。

3)试设想科学家们如何维持“生物圈Ⅱ号”的生态平衡。

4)导致这场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试述美国的“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对你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看图作答。(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为百万分之一,即10-6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B、由BC传递效率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____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_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__________CO2等物质的流通过程。图中D__________,通过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____________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____浓缩,因此_______________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请回答:

1)上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若生产者有5000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______kg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 mg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 mg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______mg

(1)     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

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________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