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1)持续观察两个月后的A瓶可看作是一个处于__________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组成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
(2)据图分析,B瓶中细菌在最初几天数量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入DDT后,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小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种群密度 |
10 |
50 |
100 |
500 |
1000 |
5000 |
10000 |
|
① |
死亡数 |
5 |
25 |
50 |
250 |
500 |
2500 |
5000 |
死亡率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
② |
死亡数 |
10 |
49 |
98 |
490 |
980 |
4900 |
9800 |
死亡率 |
—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
③ |
死亡数 |
0 |
1 |
10 |
400 |
900 |
4900 |
9950 |
死亡率 |
0 |
2% |
10% |
80% |
90% |
98 |
99.3% |
|
④ |
死亡数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死亡率 |
100% |
20% |
10% |
2% |
1% |
0.2% |
0.1% |
(1)当种群数量由少到多时,如果种群密度上升,出生率也上升,死亡率随之降低,可用表格中___________行(坐标中___________条线)表示。
(2)在对物种最有利的典型环境中,种群数量会像表格中________行(坐标中______条线)那样变化,是__________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在环境条件对物种很不利的环境中,种群数量会像表格中____________行(坐标中________条线)那样变化,是________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曲线、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考查种群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1)由表格可以看出,第4行中种群的死亡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上升,它对应于坐标曲线中的D。
(2)由题干知,物种生存在适宜的典型环境中,由于环境有限,生物间的种内斗争加剧,死亡率会增加,对应于表格中的③和坐标中的A,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当物种生存在非常不利的环境中时,由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的存在,因此种群的死亡数增加,死亡率可以保持不变,对应表格中①②和坐标中的BC,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热带雨林 2000 g/m2 y
北方针叶林 800 g/m2 y
热带季雨林 1500 g/m2 y
人工生态林 1850~2320 g/m2 y
温带常绿林 1300 g/m2 y
温带阔叶林 1200 g/m2 y
(1)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自然林中热带雨林的净生产力最大,主要是热带雨林______繁多,生态系统的复杂,加上非生物因素的光、温、水条件好,才使热带雨林如此兴旺。
(2)人工生态林的净生生产力超过了热带雨林,原因是它的______________搭配合理,科学地利用了自然条件和生物种间关系条件,积累的物质能量多。
(3)热带雨林的昆虫种类约是北方针叶林的6~8倍,昆虫是热带雨林的___________,如果大量捕杀雨林中的昆虫,首先受害的是__________,时间一长会导致蛇、猫头鹰等三级消费者数量减少,使____________等动物数量上升,危及雨林安全。
(4)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群落具有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____结构,其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由_____________决定,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由____________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①取一个标本瓶将其洗净,然后往瓶中放入1 cm厚的干净沙子,再注入河水(占瓶子容积的4/5)。
②将少量新鲜水草(茨藻)和1个小型椎实螺放入标本瓶中。
③加盖封口。
④在制作好的小生态瓶上贴上标签,然后放在阳台窗台上(不要再移动位置)。
⑤每天观察1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以上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请设计一个表格以便对该生态系统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2)此生态系统的最终能源是___________,此能源是如何转变成椎实螺体内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的?(请用箭头和简短的文字表示)
(3)若要证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如何设计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十分丰富。自1925年起,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蝇子蔓延,成为澳洲牧区的一大公害。整个澳洲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推运到地下,既消除牛粪又肥沃土壤,还控制了蝇子。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危机问题,使澳洲草原又呈现生机蓬勃的景象。
(1)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牛、羊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______________状态。
(2)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们引进牛、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进牛、羊后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蜣螂是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类群的重要成分。
(5)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引进牛、羊发生生态危机这一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_________。
(7)最后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展的时期。从第40年开始进入__________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___。
(2)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一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植物与动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将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放在一封闭系统,你就能研究与碳循环有关的问题,你可以用pH试纸测定此系统中所发生的CO2浓度的变化。请你用以下材料和用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以验证: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之间碳循环的相互关系。
实验材料:试管架、4支试管、铝箔4张、光源、2只田螺、2枝金鱼藻、50 mL量筒、去氯的水、pH试纸。
(一)实验步骤:
(1)将试管编号为1至4,放在试管架上。
(2)用量筒量取相同量的去氯水注入每支试管。
(3)试管1__________;试管2___________;试管3___________;试管4___________。
(4)用pH试纸测定每支试管中的pH,并做记录。
(5)用双层铝箔将每一支试管口封住,使之不漏气,随后将试管全部放在__________下照射。
(6)每20分钟测定一次4支试管中的pH,共测8次。
(二)实验结果预测:
试管1 pH__________,它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2 pH________________;试管3 pH____________;试管4 pH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美国的“生物圈Ⅱ号”实验
为了做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实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建造了完全密闭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基地。这是一个占地1.3万平方米的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温室。透过玻璃往里看去,温室内有麦田、草地、鱼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内还放养着猪、牛、羊和其他家禽。
从1993年1月,8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两年中只为他们提供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解决。能源,取自太阳能;氧气,由自己种植的植物制造;粮食,全靠自己在里面种植收获;肉类和蛋白质,取自自己养的鸡、鸭、猪、羊;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也由自己控制,并尽可能地模拟地球气候。总之,他们必须设法保证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年多后,土壤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与建筑“生物圈Ⅱ号”所用的混凝土中的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生物圈Ⅱ号”的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4%,加之没有调节好内部气候,致使粮食歉收,科学家们不得不靠吃种子勉强度日。最后,科学家们提前撤出实验室。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Ⅱ号”运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大幅度增加,足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的能力减弱,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1)“生物圈Ⅰ号”应该是____________。
(2)试比较美国“生物圈Ⅱ号”内的生态系统与地球上的农田生态系统的不同。
(3)试设想科学家们如何维持“生物圈Ⅱ号”的生态平衡。
(4)导致这场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试述美国的“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对你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传递效率依次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____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_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__________和CO2等物质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__________,通过它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____________中的有毒物质,经__________浓缩,因此_______________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请回答:
(1)上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若生产者有5000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______kg。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 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 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______mg。
(1) 下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
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________。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