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4818 74826 74832 74836 74842 74844 74848 74854 74856 74862 74868 74872 74874 74878 74884 74886 74892 74896 74898 74902 74904 74908 74910 74912 74913 74914 74916 74917 74918 74920 74922 74926 74928 74932 74934 74938 74944 74946 74952 74956 74958 74962 74968 74974 74976 74982 74986 74988 74994 74998 75004 75012 170175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一生物(配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3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间期占时间很长,分裂期占时间很短。试想,细胞分裂间期,为什么需要这样长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一生物(配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3
1590年左右,一个叫做詹森的眼镜制造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复式显微镜。担任代尔夫特市政厅看门人的列文虎克得知后,也想拥有一架。列文虎克手工活做得不错,看了眼镜店的人磨镜片的过程,自己便默记在心,回去后找来玻璃材料,利用自己充裕的时间,耐心地磨起了镜片。心灵手巧的列文虎克磨出的镜片虽然很小,但是质量却是当时最好的。他给自己的透镜制作了一个架子,并在透镜下面放置了一块铜板,在铜板上钻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底下向上透过来,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1723年,91岁的列文虎克在弥留之际,将自己制作的部分显微镜、放大镜,以及精良仪器的制作秘诀,赠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一个普通的看门人,用自己持久的好奇心、执著勤奋的精神和微薄的收入,开辟出一片崭新的科学研究天地,他的故事永远值得后辈人牢记在心,仔细寻味。
[想一想]
看门人是不受重视的社会群体,每天的大部分时光只是坐在椅子上,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们。列文虎克却不是等闲之辈,从他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配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③必修 稳态与环境(配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3
|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场资源十分丰富。自1925年起,从印度和马来亚引进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蝇子蔓延,成为澳洲牧区的一大公害。整个澳洲的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推运到地下,既消除了牛粪又肥沃了土壤,还控制了蝇子。有效的解决了生态危机问题,使澳洲草原又呈现了生机蓬勃的景象。
| (1) |
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牛羊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_______状态。
|
|
(2) |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们引进牛羊的目的是________。
|
|
(3) |
引进牛羊后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
(4) |
蜣螂是这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类群的重要成分。
|
|
(5) |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________。
|
|
(6) |
引进牛羊后发生生态危机这一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们的生产活动要________。
|
|
(7)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配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③必修 稳态与环境(配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3
|
如图表示不同种群的寄生关系,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 (1) |
下列各项中,对此图描述正确的是
|
[ ] |
A. |
X为寄生虫,Y为牛群
|
B. |
Y为寄生生物,X为宿主
|
C. |
X为植物,Y为蚜虫
|
D. |
Y为噬菌体,X为大肠杆菌
|
|
(2) |
|
(3) |
|
(4) |
你认为寄生者与宿主之间长期的发展进化趋势是怎样的?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生物2必修 遗传与进化(配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3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如下图是生产实践中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 (1) |
上图中A、D所示方向的育种方式与A→B→C方向所示的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
|
|
(2) |
过程B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过程F经常采用的药剂为________
|
|
(3) |
由G→J的过程所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和________。
|
|
(4) |
请分别例举出根据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三项原理而采用的育种方法: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生物2必修 遗传与进化(配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3
|
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Ⅱ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为果蝇的三种第Ⅱ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标准型果蝇的比较(以标准型为100)。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 (1) |
染色体变异与________统称为突变,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
|
|
(2) |
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形成了一个新品种,将类似于________。如果这一新品种与原类型形成________,就是一个新物种了。
|
|
(3) |
通过________,使生物的有利变异________,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题型:043
|
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结合赖氨酸或谷氮酸的生产实际,回答相关问题。
| (1) |
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目前可采用①________已经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氮酸脱氢酶的________新菌种。
|
|
(2) |
在发酵过程中,产物源源不断地产生,这说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采用了________的发酵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发酵菌种为________,常需增加通氧量。当发酵生产的产品是代谢产物时,还需要用________等分离提纯的方法进行提取。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题型:043
|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敷(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1 hm2=10000 m2),随机布设l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后,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 (1) |
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
|
|
(2) |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
|
(3) |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9/6)为________。
|
|
(4) |
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l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题型:043
|
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期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 (1) |
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含量,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
|
(2) |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________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江苏卷)
题型:043
|
下图是氨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
| (1) |
大气中的氨主要经过________作用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NH3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在_______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
|
(2) |
动物摄取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有3个代谢途径,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
|
(3) |
若图中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则图中B是________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谷氨酸,A是丙氨酸,则②过程接受氨基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________若图中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则称为________
|
|
(4) |
氨返回土壤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图中⑦产生的________(图中C)进入土壤;二是植物和动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________形成氨而进入土壤。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