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4942  74950  74956  74960  74966  74968  74972  74978  74980  74986  74992  74996  74998  75002  75008  75010  75016  75020  75022  75026  75028  75032  75034  75036  75037  75038  75040  75041  75042  75044  75046  75050  75052  75056  75058  75062  75068  75070  75076  75080  75082  75086  75092  75098  75100  75106  75110  75112  75118  75122  75128  75136  170175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图表示将重量相同的小麦幼苗置于3支试管中(试管内装满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培养液).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在三种条件下培养若干天.请分析实验结果:

  

(1)c试管中的小麦幼苗重量与a试管的相比,增加较多.这是因为提高温度能提高_______反应中的_______,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2)b试管中的小麦幼苗重量与a试管的相比,增加很少.这是因为其光合作用的_______的产物很少,限制了_______的固定.

(3)如果培养液中缺乏镁元素,小麦叶片将逐渐显现出_______色素的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某生物学家用蟾蜍、蜻蜓、盗虻和黄蜂做实验:

  a.用线吊一只蜻蜓逗引蟾蜍吃掉蜻蜓.

  b.用盗虻(身体上有黄蜂样的色斑)代替a中的蜻蜓作实验,盗虻也被吃掉.

  c.用黄蜂代替a中的蜻蜓,黄蜂刺了蟾蜍一下而逃生.

  d.再用黄蜂、盗虻逗引蟾蜍,蟾蜍都不吃,但用蜻蜓逗引,蜻蜓被吃掉.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d中,蟾蜍不吃黄蜂,是因为蟾蜍对黄蜂的_______形成了_______反射.

(2)实验d中,蟾蜍不吃盗虻,是由于盗虻具有_______的缘故.

(3)黄蜂和盗虻的色斑是蟾蜍免遭刺伤的_______,对于它们自身来说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_______和_______.

(4)如果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从来没有过黄蜂的分布,将盗虻引入这个生态系统将会出现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盗虻色斑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以上实验证明:具有_______的生物更适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横向放置的植物,其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见图),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如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一、材料 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

  二、方法、步骤与结果:

  (一)制备琼脂块(如图所示)

  (二)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上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如图所示)

  (三)取步骤(二)下面琼脂块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如图所示)

  三、结论:以上实验证明了“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一)、(二)、(三)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作用吸收,或通过_______作用将释放到大气中.

(2)人类活动可经由多种途径增加大气中的,请写出下列会产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石灰窑生产石灰:_______.②煤炭燃烧:_______.③汽油燃烧: _______.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激增,导致大气中的显著增多.这一变化始于历史上的_______时期.

(4)如果以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造成所谓温室效应,那么由于_______、_______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表中的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请选用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算出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_______.

(2)算出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_______kJ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天计)

(3)每生成1mol葡萄糖需要吸收_______kJ能量,则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了质量为_______kg的

(4)据测定,现今的地球,以上表②形式离开地球的能量比60年代大为减少,以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这种现象叫_______效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气中浓度升高,能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能吸收_______,而地球吸收了太阳能后主要以_______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引起大气中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②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大量施用氮肥后要及时灌溉,一方面是让氮肥和磷肥以_______形式被农作物吸收,其吸收方式主要是_______;另一方面则使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以保证根细胞能充分_______.

(2)通气较好的土壤的肥效好,而黏质土壤则相对较差,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在图的X处有一个N、P、K复合肥料厂,因发生重大事故导致大量肥料流入河流,结果下游水体中藻类和细菌数量发生图所示的变化.在X位置的下游,藻类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3km以远河段,好氧性细菌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_______.再往下游的河段,水体中细菌数量又趋减少,其原因是 _______.

(4)试估计在X处位置的下游,_______km河段会发生鱼类数量急剧下降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请回答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几个简单的问题:

(1)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_______、_______.

(2)森林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这不仅提供_______和_______,而且还在保护_______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在环保方面的具体功能有 _______.

(3)在一个较大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_______,而且分布_______,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

(4)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5)自然保护区指:为了保护_______,特别是保护_______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_______和_______,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某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虾、鲫鱼、草鱼、乌鱼等水生动植物.由于池塘附近有一些工厂和居民区经常向池塘中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经检测池塘中汞、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氮、磷等大量富集导致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致使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败,其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出难闻的气味(硫化氢、氨等).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写出该池塘中一条含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2)在该池塘中体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什么?

(3)氮、磷是生物体内必需的大量元素,为什么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反而会污染水质?

(4)池塘中有难闻气味的物质硫化氢、氨是尸体中何种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5)该池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因素是什么?

(6)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对该地区池塘进行治理,使其恢复生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启东中学内部讲义·高考生物专题教程 题型:071

根据下图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________性质,属于________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关系;④表示________。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

(6)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________形式再辐射,如果大气层中的增多,则产生________效应。

(7)从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

(8)若图中②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5.千焦;B种群干物质量为1.千焦;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值至少是_______。若D的总能量为1.kJ,且A只捕食C,则A的能量在________千焦和________千焦之间。

(9)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____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