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4980  74988  74994  74998  75004  75006  75010  75016  75018  75024  75030  75034  75036  75040  75046  75048  75054  75058  75060  75064  75066  75070  75072  75074  75075  75076  75078  75079  75080  75082  75084  75088  75090  75094  75096  75100  75106  75108  75114  75118  75120  75124  75130  75136  75138  75144  75148  75150  75156  75160  75166  75174  170175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除去来自光能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环境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塑料产品)将最终成为祸害。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用甘蔗渣、麦秆、芦苇浆生产了“再生纤维共混膜”用来代替塑料地膜,效果很好。使用“共混膜”不仅能使农作物增产20%,且废弃后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会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且对土壤无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膜等塑料废弃物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难被微生物降解,长期留在土壤里,会造成什么危害?

(2)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3)对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你认为怎样处理好?

(4)“再生纤维共混膜”的推广使用对环保有何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材料一:美国年轻的生态学家林德曼在创建生态系统学说之前,曾对一个小型湖泊进行了三年的定位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就是没有理出一个科学的头绪。他无意中从一个中国同学那里得到启发。一句最普通的中国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稀泥”,使他茅塞顿开。他从食物链和能量转换的角度揭开了生态系统的奥秘。1943年他的一篇论文《食物链和金字塔营养级的研究报告》轰动了生物界。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这篇论文的小标题上注明,这是在中国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写成的。

  材料二:达尔文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猫与牛”的故事。英国的牛主要以优质的红三叶草为饲料,而红三叶草的兴衰与给它传粉的丸花蜂有很大关系。奇妙的是,丸花蜂的多少,又决定于田鼠的数量,因为田鼠吃蜂房和蜂幼虫,田鼠势旺丸花蜂便衰败。而猫吃田鼠,猫多了,田鼠就少了,丸花蜂就多了,红三叶草就兴盛了,牛就养壮了。有趣的是当时英国海军的主要食品是牛肉罐头,看起来,英国海军的强大,猫应立一功。

(1)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启发?你认为要想成为一名有所建树的科学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2)材料二告诉我们,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却盛衰依存,祸福倚伏,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一基本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请阅读下面对话:

  甲: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像秃鹫、白蚁等应该属于分解者。

  乙:微生物也不都是分解者,像硝化细菌、硫细菌它们能够制造有机物,应该属于生产者。

  丙:有些绿色植物能够以动物为食,如猪笼草、捕蝇草能够“吃掉”昆虫。

  丁:有人说一棵树就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我觉得不可思议。

对于上述问题,你的观点如何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材料一: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总是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即使是相对独立的池塘生态系统也是这样,它的四面八方亦都是与外界相通的,不断有能量和物质输入和输出。

  开放使系统得到发展。例如,外界气候常常决定生物群落的分布和外貌,也影响到群落的结构和生产力。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暂的角度看,气候都是生态系统发生演替的诱发原因。可以说,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系统的动态和变化,开放给生态系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材料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多个要素综合而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不再是各要素结合前的分散状态,而是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性是生态系统要素与结构的综合体现,主要有三个论点:①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②一旦形成了系统,各要素不能再分解成独立要素存在;③各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对系统的整体性是有作用的,这种作用是在各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要素是整体性的基础,系统整体如果失去其中一些关键性要素,也难以成为完整的形态而发挥作用。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应持怎样的思维?为什么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有时局部的行动难以奏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治理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和枯草杆菌,过几天放入大草履虫,再过几天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都是以枯草杆菌为食的。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________,两种草履虫的关系是________。

(2)A和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外来物种入侵后,就会乘机扎根、繁殖,不断扩张,逐渐形成优势种,使得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遭到破坏,并阻碍植被的自然恢复。由于外来入侵物种杀死或排挤当地植物,因而依靠当地植物生存的动物也就紧跟着大量减少,引起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单一化,从而导致很多相应的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火灾、虫灾以及当地特有生物资源丧失等,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入侵种中的一些恶性杂草,例如,紫茎泽兰、飞机草、小花假泽兰(薇甘菊)、豚草、小白酒草、反枝苋等种可分泌某些化合物抑制其他植物发芽和生长,排挤本土植物并阻碍植被的自然恢复。有些入侵种可能同属近缘种杂交,甚至不同属的种杂交,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与假蓍紫菀杂交。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侵蚀。

面对外来的入侵物种,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态系统?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下面是同学就“群落演替的实质”展开的讨论。

  甲:演替是一个群落为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也就是群落中的一个物种被其他的物种所取代,渐渐变成另一个群落。

  乙:群落的演替实质上是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和植物环境的更替,但是这种更替不是一个新生物种取代了一个原有物种。

  丙:如果不发生物种的取代,就不会发生群落组成上的变化,也就不是群落的演替过程。

  丁:群落的演替不是说一些物种取代了另一些物种,而是原有的优势种可能失去了它的优势,而另一些本来不属于优势种的物种变成了优势种。

对于上述问题,你的观点如何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从治蝗专家到生态学巨匠

  马世骏院士是蜚声中外的生态学家,是我国生态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内的生态学研究是从蝗灾的防治开始的。

  1952年初,刚从国外留学归来不久的马世骏,接受了国家给他的第一个科研任务:解决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马世骏和助手们深入飞蝗发生地,调查了蝗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飞蝗种群的数量动态和迁移扩散行为,又结合我国上千年来蝗灾的记录,终于搞清了蝗灾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他提出从系统的整体调控着眼,运用“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等。这样就成功地打开了飞蝗综合防治的大门,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此后,马世骏先生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研究的共同点都是从系统、综合、整体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对象、把握过程。正如他后来高度概括的,生态学的实质就是协调生物与环境或个体与整体间的整体关系,协调的实质是综合,是平衡,是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基于这样的思想,他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生态工程”以及“社会-济-然复合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新的观点。他提出的许多论点与原则受到人们广泛的赞许,并且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思考:

(1)文中的“飞蝗综合防治”,具体包含哪些具体措施?

(2)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从马先生的成长历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被资源,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选择一定面积的样地,调查植被特征、分布状况及其发展动态。尝试完成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