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题型:071
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
据图回答: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科选用的方法由________和________。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题型:071
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4个实验:
在A、B、C、D四个实验中,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IAA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根据上述两个事实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具有________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__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题型:071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图2中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从能量角度看,信号在图2所示结构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信号形式的变化是_________。
(2)若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但大脑皮层发出指令使效应器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题型:071
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A、B二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回答:
(1)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曲线应是________,该病人由于_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________,血糖浓度超过160~180 mg/dL,从而出现糖尿。
(2)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出现三种症状:①由于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总感觉饥饿而________;②由于糖尿,带走大量的________,而出现多尿、口渴、多饮现象;③由于糖氧化功能发生障碍,使得机体内的________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
(3)导致A摄取葡萄糖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二人血液中胰岛素变化的是( )。(纵坐标表示胰岛素浓度,横坐标表示摄取葡萄糖后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内蒙古包头33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71
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________使DNA________呈现________色,吡啰红使RNA呈现________色,从而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内蒙古包头33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71
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表示________(用文字表示),⑥表示________(用文字表示),
(2)图中的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________形成的,其中从左起第2个氨基酸残基的R基是________。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
(3)在下边的方框内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4)图中的化合物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用化学结构式表示),需吸收________个H2O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衢州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 题型:071
填表比较豌豆、普通小麦、小黑麦的体细胞和配子中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并且注明它们分别属于几倍体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衢州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 题型:071
三聚氰胺外形为“白色单斜晶体”、“无味”,其含氮量较高,其本身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且具有轻微毒性,早在1945年就有报道,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和肾脏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由于现行质检部门检测蛋白质的方法都是通过检测样品中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可能在奶里面加一些水等,蛋白质含量就不足,为增加氮含量就添加三聚氰胺,这就是目的。
为了解三聚氰胺的危害,高二(10)班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三聚氰胺是否会造成动物肾脏结石,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并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和分析。
(一)实验课题:探究三聚氰胺是否可能造成动物肾脏结石。
(二)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两种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A、B(浓度:A溶液大于B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如何检测肾脏是否有结石不做要求;为了统一评价,检测结果只以大鼠肾脏结石的发生率作为指标)。
(四)实验步骤:(简要写出即可。)
第一步:选取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体重相当的大鼠,随即均分为三组,并编号甲、乙、丙,分别饲养。
第二步:甲组每天喂以________;乙组每天喂以________;丙组每天喂以等量的蒸馏水伴的普通饲料。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年,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并统计各组大鼠肾结石的发生率。
(五)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1)如果三个组的大鼠肾部结石发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
(2)如果________________,说明三聚氰胺会诱导大鼠肾部结石的发生,而且剂量越高,诱导大鼠肾部结石的发生率越高;
(3)如果________________,说明说明三聚氰胺会诱导大鼠肾部结石的发生,但跟剂量大小关系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衢州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 题型:071
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试管编号为1、2;
②在l号试管中加入2 mL 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 mL 20%新鲜肝脏研磨液。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l号试管中,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新鲜肝脏研磨液中有________酶
(2)实验目的:________。
(3)结果分析:该同学在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交流讨论:同学们推测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有三个原因。为了验证推断,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①: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2 mL 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则说明________。
方案②: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1 mL新鲜的20%新鲜肝脏研磨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则说明________。
方案③:若方案①和方案②现象同时成立,则说明________。
(5)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过程中,需控制________等无关变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四校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071
下图甲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某一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图甲中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兴奋不能由B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