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
(1)①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________及A结构中的________。
(3)当激素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________。
(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________;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________,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大脑的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人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当食用这些食物时,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人体的即时反应是:
(1)碳酸钠与血液中的________缓冲对发生作用,相应的反应式为________。
(2)形成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器官)以________的形式排出体外。
(3)因此,通过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使血液中的________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如下图所示为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途径。请将其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胃肠道中的水通过①________方式进入内环境。
(2)内环境中的水以②________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3)肾小管内的水通过③________作用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中的水分排出体外,主要通过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和消化道4种结构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某人喝人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原因是图中标号________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3)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________。
(4)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
(5)②内的水分正常情况下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__。
试以图示表示a~d四种物质的交换概况。
(3)图中a~d,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和b之间隔以________,b和d之间隔以________,b和c之间隔以________,b的来源有________,b的去向有________。
(5)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适量血浆,蒸馏水,预先配置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内参与pH调节、影响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此外,还必须以________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只试管。
②先向A组中的3只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再依次滴人等量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入表。
③对B组如何操作?________。
(3)结果预测: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 m、500 m和1 000 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 m和1 000 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 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_。
(4)预测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配浙科版) 浙科版 题型:071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NAA和IAA的这种差异,可分别用胚芽鞘和扦插枝条为材料进行实验。请简单写出实验设计的思路并预测结果。
(1)以胚芽鞘为材料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扦插枝条为材料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山地进行植树造林后发现一种昆虫数目大增,对树木造成极大危害,为探究昆虫数目大增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只写出课题的题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