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71
下面是用燕麦胚芽鞘所作的生长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含量分布实验。A、B、C、D四个胚芽鞘的尖端处理不同。斜方格代表玻璃板,箭头下的数字是该部分的生长素含量的百分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向光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胚芽鞘C的生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胚芽鞘A、B将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如下图,将培植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第2和第4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选择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2)选择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3)①装置中蚕豆幼苗茎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
④装置中蚕豆幼苗的茎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下图所示的白杨树的主干上端,A、B、C、D分别为生长正常的侧芽,请分析:
(1)这些侧芽发育成枝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
(2)生长素主要由_________处产生,以________方式到达侧芽并积累在侧芽处。在缺氧条件下,其运输的速度___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
(3)如果剪去顶芽,则A将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生产实践中,使用生长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用燕麦幼苗做实验材料,在黑暗环境中分别进行以下两项实验。
(1)将被切下来的胚芽鞘顶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和B,紧贴在胚芽鞘顶端C的切面上。几小时后,将琼脂块取下,分别入在已切去顶芽的胚芽鞘D及胚根E上(已知胚根比胚芽对生长素的浓度的浓度更敏感)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经几小时后,胚芽鞘D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胚根E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将附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如下图所示),旋转器以适宜的速度旋转数小时后,将X和Y取下,分别放在已切去顶端的胚芽鞘上。数小时后,胚芽鞘G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如下图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请据图回答:
(1)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__;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_________;生长但不弯曲的是_________;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_________。
(2)该实验可证明: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光性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发生弯曲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下图中A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关系,B图表示将已长出幼根和幼芽的豌豆种子置水平状态。请据图回答:
(1)B中生长素大部分分布在幼芽和幼根的近地侧是由于_______作用的结果。
(2)豌豆幼芽和幼根继续生长的方向分别是:幼芽_________;幼根_________。
(3)由A可知,芽和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不同。根对生长素反应______,10-8 mol/L?的生长素_______根的生长,却强烈地_______芽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有供实验用的3组番茄,甲、乙两组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和套袋,甲组在套袋之前将雌蕊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丙组不作任何处理,最后,这3组番茄会出现什么结果?
(1)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
(2)甲、乙两组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
(3)乙、丙两组对比,说明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还应有的操作为_________,应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
(4)甲、丙两组对照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番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则上述3组实验中能结果的果实细胞内染色体数分别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