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新人教版必修2) 新人教版 题型:071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黄、绿用Y、y表示,圆、皱用R、r表示)
(1)亲本的基因型:黄色圆粒豌豆是________,绿色圆粒豌豆是________。
(2)杂交后代有________种表现型,各种表现型及其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是________。
(3)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数量占总数的________。
(4)杂交后代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________,其中双隐性类型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新人教版必修2) 新人教版 题型:071
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圆花粉粒(L)对长花粉粒(l)为显性。已知W、w与L、l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请利用花粉粒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实验步骤
①用________植株和________植株杂交得F1植株。
②取________加碘染色后,经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________,并记录数目。
(2)某同学观察一个视野后,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3)结果分析
①上述同学的统计结果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正确性吗?试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
②当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时,则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71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4)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是________,后者所携带的是________。
(6)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用类似本题图中的形式表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71
网络直报显示,从2009年初到4月7号,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15 618例,其中重症773例,死亡50例。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出疹性疾病,其中EV 71病毒就是人体肠道病毒的一种。
某科研小组对EV 71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EV 7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不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EV 71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RNA酶。
(1)实验原理
①EV 71病毒的核酸提取物能使活鸡胚中产生病毒。
②RNA酶能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向第一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________,向第二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EV 71病毒的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②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________。
(3)实验预测及分析
①若第一组活鸡胚中产生EV 71病毒,第二组活鸡胚中没有产生EV 71病毒,则说明________。
②若________,则说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71
(思维拓展题)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T2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第一步:先用含35S的培养基来培养________,然后再用该含35S的________来培养________。从而实现对T2噬菌体的标记。
第二步: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71
烟草花叶病毒(TMV)、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片,但二者病斑不同,有人用这两种病毒做实验,具体步骤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图中所示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用TMV的________感染叶片,结果________。
(2)②表示用HRV的________感染叶片,结果________。
(3)③表示用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杂种病毒”感染叶片,结果________。
(4)④表示人工合成的“杂种病毒”产生的后代是________。
(5)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71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桦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桦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
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71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_______。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单元质量评估(五)(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71
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_______区B;
②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白色蛾、黑色蛾若干;
③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5)分析与评论:
①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
②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a.实验步骤:________。
b.结果与分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高一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单元质量评估(五)(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71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根据分类学的记载,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近年来在3 000 m深的深海热泉孔周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物界还有待人们的继续发现,有人估计现存生物的实际种类应当在450万种左右。
(1)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______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_______的结果。
(2)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_______。
(3)我国的四川、甘肃等地,在海拔2 000 m~4 000 m的高山中生活着珍稀动物大熊猫,据统计,目前野生大熊猫仅存800只左右。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又使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①造成大熊猫濒危的因素很多,其食物结构简单,繁殖力________,但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②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如果大熊猫灭绝,就意味着该物种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从长远发展来看,必定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③有的学者提出,通过克隆技术大量繁殖大熊猫,然后再将它们送回野生环境以增加其种群数目。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