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71
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____。
(3)近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为什么?
(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_________替代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工程的手段将_________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为什么地球上的物种会急剧减少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发表的调查材料,从100万年前到现在,平均每50年有1种鸟类灭绝;最近的300年中,平均每两年有1种鸟类灭绝;最近的100年来,每年就要灭绝1种鸟类。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更快,在热带森林,平均每天至少灭绝1个物种。据估计,现在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野生动物将减少15%~33%。
那么物种为什么会急剧减少呢?
人类活动不停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矿山开采、开垦荒地、修筑水坝等,往往使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岸发生巨大变化,使野生动物无家可居,导致它们大量灭绝。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原先生活在我国北方和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数量锐减,几乎灭绝。80年代,科学家们经过艰苦搜寻,终于又找到了7只朱鹮。现在,经过大力保护,朱鹮已有80多只了。
热带森林的破坏对物种的影响最大。热带森林虽然只占地球面积的6%,但全球50%~90%的物种都生活在这里。据估计,在未来的30年中,主要由于森林砍伐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物种的5%~15%消失,每年失去1.5万~5万个物种。
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岛国毛里求斯。它因为不会飞,就把卵产在地上。在16世纪,有人带了一些猪来到岛上生活,结果猪在岛上大量繁殖,并吞食了渡渡鸟的卵。到1681年,渡渡鸟便从地球上消失了。
生活在美国的美洲旅鸽,因肉味鲜美,被大量捕杀,当时仅密执安一地每年就要捕杀1亿只以上,最后1只美洲旅鸽于1914年死于动物园。栖息在纽芬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地带的大海雀,外形似企鹅,19世纪初渔民作为食物大批杀害,1844年,最后2只大海雀被人收作标本,大海雀从此灭绝了。
(1)物种减少的第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种减少的第二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减少的第三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种减少的第四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生生物资源有什么保护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将三株长势相同的幼苗按下图装置处理,密封。A钟罩内小烧杯中盛有稀硫酸并放0.276 mg亚硫酸钠,B钟罩内小烧杯中盛稀硫酸并放0.138 mg亚硫酸钠,C罩内不放上述物质。(钟罩内气体体积为5 L)
(1)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可生成________气体,________钟罩内该气体含量最高。
(2)___________钟罩植物最先受到伤害,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三个钟罩容积均为5升,则A罩中SO2浓度是_______ mg/m3,B罩中SO2浓度为________ mg/m3。
(4)C罩中植物是起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在两只钟罩上分别标记A、B,在A、B中各放一盆栽植物。A内放入盛有Na2SO3和稀硫酸混合液的小烧杯,B装置中放入Na2SO3和Na2Cl溶液。在钟罩周围涂上凡士林,对这两个装置定时观察记录。
(1)经过一段时间后,_________装置中的植物会表现出____________,甚至死亡,而另一装置中的植物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混合液中Na2SO3的量加大(酸充足),则A装置中植物死亡的时间将会________。
(3)若不断减少混合液中Na2SO3的浓度,使两装置中的植物都能长期存活,是否说明SO2就不会毒害植物体?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了解被污染的水质对鱼的影响:取3只大烧杯,分别标记上字母A、B、C,各盛500 mL清水,在A烧杯中加入4 mL 10%氨水,在B烧杯中加入2 mL 10%氨水,C烧杯中不加氨水,然后分别放入2条小金鱼,观察各烧杯中金鱼的活动情况,并记录它们的结果。
(1)过一段时间后,三个烧杯中金鱼的情况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设计C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畜的排泄物含有氨的成分,则下列哪项措施是必要的____________。
A.对家畜进行放养,任其在自然条件下生活
B.不允许家畜饮水,以降低其排泄物的量
C.管理好家畜的粪水,防止其污染外界水体
D.对所有家畜进行训练,让其在指定地点排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大气污染可直接危害生物。实验小组利用透明塑料袋、细绳、偏亚硫酸钠溶液(Na2S2O5)、浸胀的小麦种子、水等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1)该实验装置是人工模拟大气污染中的_________现象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若将Na2S2O5 0.01 g,0.05 g,0.10 g,0.15 g,0.20 g,分别配制成相同体积的溶液,则应设置________个上述的实验装置。
(2)推测(一周后):
①种子萌发数最少的一个装置中,其pH最___________。
②若用某种药品(呼吸作用可使该药品还原成红色),检验萌发种子的活性,则随着Na2S2O5用量的增加 ,种子细胞发生显色反应的红色会越来越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已知种子在0.01 gNa2S2O5用量时能存活,而你的实验结果正相反,请推测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在5月份一晴天的水池生态系统中,经测定CO2含量在一昼夜内大至在A、B范围内波动(下图)。
(1)在甲图内自0时画出由于大量绿藻、鱼虾、细菌的存在,使CO2含量在水池中一昼夜里大致变化的曲线。
(2)乙图为生活在该系统的两个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曲线,可知它们的捕食关系是___________为食。
(3)若大规模打捞绿藻做绿肥和饲料,使之数量急剧减少后,将会使该系统中的鱼虾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按照下图填出下列空格的答案。
(1)生物界最终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生产者是_________,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类型属___________。能量流动起始于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上,其中的色素主要吸收阳光中的可见光,吸收高峰在__________范围内,所吸收的光能都能用于___________。
(2)细菌在生态系统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属于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方式分解动物尸体、粪便、植物的残枝落叶等,如果没有细菌等,________循环就停止了。
(3)此生态系统有食物链_________条,鹰是________营养级,它获得的能量_______,若鹰的种群有机物增加1千克,最少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千克,若食物链中蛇的数量减少,鹰的种群会因__________斗争而造成数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将煮稻草所得的液汁放入大果酱瓶A中,放于野外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出现细菌、绿藻、丝状蓝藻、原生动物和一种小虫。持续观察两个月,发现瓶中的这些生物个体数几乎没有变化。另取一只大果酱瓶B,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和蛋白质水解物的溶液,从A瓶中吸取数滴液体加入B瓶中,定期在显微镜下检查B瓶内生物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在第50天时滴入数滴一定浓度的DDT,继续观察,发现生物个体数开始变化。开始小虫死亡,继而原生动物死亡,不久蓝藻和绿藻开始减少。请分析回答:
(1)持续观察两个月后的A瓶可看作是一个处于__________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组成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
(2)据图分析,B瓶中细菌在最初几天数量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入DDT后,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小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71
一般来说,恶劣天气条件、严重环境污染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是“灾害性”的,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是无关的,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而种内斗争、竞争、捕食、寄生、疾病等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情况,是随着种群本身密度而变化的,是密度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种群密度 |
10 |
50 |
100 |
500 |
1000 |
5000 |
10000 |
|
① |
死亡数 |
5 |
25 |
50 |
250 |
500 |
2500 |
5000 |
死亡率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
② |
死亡数 |
10 |
49 |
98 |
490 |
980 |
4900 |
9800 |
死亡率 |
—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
③ |
死亡数 |
0 |
1 |
10 |
400 |
900 |
4900 |
9950 |
死亡率 |
0 |
2% |
10% |
80% |
90% |
98 |
99.3% |
|
④ |
死亡数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死亡率 |
100% |
20% |
10% |
2% |
1% |
0.2% |
0.1% |
(1)当种群数量由少到多时,如果种群密度上升,出生率也上升,死亡率随之降低,可用表格中___________行(坐标中___________条线)表示。
(2)在对物种最有利的典型环境中,种群数量会像表格中________行(坐标中______条线)那样变化,是__________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在环境条件对物种很不利的环境中,种群数量会像表格中____________行(坐标中________条线)那样变化,是________制约因素决定种群的数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曲线、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考查种群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1)由表格可以看出,第4行中种群的死亡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上升,它对应于坐标曲线中的D。
(2)由题干知,物种生存在适宜的典型环境中,由于环境有限,生物间的种内斗争加剧,死亡率会增加,对应于表格中的③和坐标中的A,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当物种生存在非常不利的环境中时,由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的存在,因此种群的死亡数增加,死亡率可以保持不变,对应表格中①②和坐标中的BC,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