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分析下面两个实验报告:
(1)经分析,衣藻细胞内DNA含量(%):染色体84.0,叶绿体14.0,线粒体0.3~1.0,其他0.9~1.0。
(2)经分析,豌豆染色体的组成(%):DNA36.5,RNA9.6,蛋白质47.9,类脂和钙等6.0。
请回答:实验报告(1)说明________;实验报告(2)说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同位素、
做了如下表所示的标记:
此实验所得的结果是:子噬菌体与母噬菌体的外形和侵染特性均相同,请分析回答:
(1)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
(3)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1)格里菲思在60℃温度下加热S型细菌,细菌中的________失去活性,因而不能使小白鼠致病;细菌中的________断裂为许多片段,但仍然保留其遗传性,这就是“转化因子”。
(2)艾弗里用实验方法证明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直接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下面材料,填写文中空白。
(1)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F.Griffith做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小白鼠的实验。实验是这样做的:
①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②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③S型细菌65℃加热灭活,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存活。
④R型细菌+S型细菌(65℃加热灭活)注射小白鼠,小白鼠死亡。
那么综合上述系列实验,分析造成实验④结果的原因,可以作出几种假设:假设Ⅰ,R型细菌使S型细菌复活;假设Ⅱ,_________(填R/S)型细菌转变为另一类型细菌。
(2)1944年,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的O.Avery等人改进了F.Griffith的实验:
①R型细菌+适量S型细菌无细胞提取物,注射小白鼠。由此可以否定上面的假设________(Ⅰ/Ⅱ);同时表明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某种活性物质的存在,它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这种活性物质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R型细菌+适量核酸降解S型细菌无细胞提取物:注射小白鼠,小白鼠存活。
(3)我们认为只有上述(2)实验还不能得出合理结论,必须补充一个实验。请你补充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系列实验令人信服地证实了___________。
(4)对S型细菌用65℃加热杀死,仅仅使菌体的_________等物质产生变性,而体内的___________并没有真正被灭活,同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强酸、强碱或高压蒸汽处理S型细菌,转化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第(2)和第(3)两组实验,你认为S型细菌的DNA能否通过R型细菌的细胞膜?______________,转化成的S型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这说明“转化因子”在宿主细胞中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O.Avery还证明,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越纯,转化频率越高,可见该实验的转化效率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子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请将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赫尔希和蔡斯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用两种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的DNA。然后再让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从而对此作出实验论证。据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有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现请你完成以下关键性的实验设计:
①实验室已制备好分别含等6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培养基。你将选择哪两种培养基分别用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DNA的标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用这两种培养基怎样去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和这样设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什么不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_____________。
④用上述和
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结果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肺炎双球菌有多种株系,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可致病(有毒),因为在这些菌株的细胞外有多糖类荚膜起保护作用,不致被宿主破坏。下图中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请据图回答:
(1)从D组实验中的老鼠体内可分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组实验中,可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把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分离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结果发现:
①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体内,可致死。说明________。
②把S型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体内,老鼠________。从老鼠体内只能分离出________。
(4)将核酸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如图中,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的结构如A、B,侵染作物叶片的症状如C、D。回答:
(1)用E去侵染叶片F时,在叶片F上所患病的症状与________相同。
(2)F上的病毒,所需的氨基酸、酶和ATP均来自________。蛋白质外壳在________合成的。
(3)子代噬菌体的各项特性都是由________决定的。
(4)本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格里菲思做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实验是这样做的:
①S型: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②R型:注射小鼠,小鼠存活;
③S型:65℃加热杀死,注射小鼠,小鼠存活;
④R型+S型(65℃加热杀死):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综合上述系列实验,分析造成实验④结果的原因,可以作出几种假设:
假设①:R型细菌使被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
假设②:已经死亡的S型细菌的某种活性物质使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
试分析回答:
(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设①?
(2)你认为假设②中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这种活性物质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根据下列有关经典实验回答问题:
(1)科学家于1928年完成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果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S-DNA混合培养,后代中出现少量S型活菌,且这些S型活菌的后代均为S型。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上述转化的物质基础究竟是什么,科学家将S型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DNA酶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DNA使R型菌完成了转化。这一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证明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这一思路的实现,需要的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