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7233  77241  77247  77251  77257  77259  77263  77269  77271  77277  77283  77287  77289  77293  77299  77301  77307  77311  77313  77317  77319  77323  77325  77327  77328  77329  77331  77332  77333  77335  77337  77341  77343  77347  77349  77353  77359  77361  77367  77371  77373  77377  77383  77389  77391  77397  77401  77403  77409  77413  77419  77427  170175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下表是狗颈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部分成分比较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者成分的主要差异是蛋白质,试分析说明:

(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蛋白质,还是小分子蛋白质?

(2)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出约一倍,其原因是_____。

(3)淋巴中的蛋白质来自________,最终回流到________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当食用这些食物时,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人体的即时反应是:

(1)碳酸钠与血液中的________缓冲对发生作用。请写出相应的反应式________。

(2)所形成的_______通过______(器官)以________的形式排出体外。

(3)因此,通过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使血液中的________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根据图中回答问题:已知X、Y均为短周期元素,X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气体G与氢气密度之比为8∶5,B是一种化肥的重要组成成分,可由人体肝脏产生,也可由C分解而成。D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能作为重金属盐中毒后的解毒剂。

(1)写出B、C、D、G的名称。

(2)A中所含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分解成B是通过_________作用。D在细胞中的合成需经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值用S表示。在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群体中,哪一群体最可能出现新种?理由是什么?

(2)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哪一地区的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理由是什么?

(3)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5)在发现的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的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图中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

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后,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条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回乙岛后,不能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内部条件是_________不同,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

(3)迁回乙岛的B物种进化成D物种,由B物种形成D物种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根据下列材料同学们讨论总结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

(1)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

A.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

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

(2)环境对生物的进化有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的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

请分析回答: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

②S基因频率增高的遗传基础是__________。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①19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不断___________;有利变异则逐渐_____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各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

(3)已知果蝇残翅(v)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理论上果蝇残翅基因v的频率为_________。

(4)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由此可见,在生物进化过程中,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下列是DDT(一种农药)对家蝇抗性(抗DDT而能存活的能力)的研究;将家蝇分成多组,每组都分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小的A部分,而保留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检查各组的死亡率,死亡率高的抗药性低,反之则抗药性高。对死亡率最低一组的B部分进行饲养,使之繁殖后代,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抗性实验。这样,经过若干代后,当用DDT处理其中A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再用DDT处理这一代的B组家蝇。则:

(1)B部分经DDT处理后存活率为____________

(2)由实验可知,家蝇抗药性的产生是__________的结果。

(3)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家蝇和DDT的关系是__________。

(4)DDT对家蝇的抗药性的产生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_。

(5)简述B部分经DDT处理后存活率为上述百分比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用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特性,这种特性一般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

(2)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体色为黑白相间的、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__________中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