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又对环境产生影响,人类生活需要的资源如水、土地、能源等只能从环境中获得,人类不断扩大的需求与有限的环境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使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要通过制定一定的政策来减缓人口增长的速度。
(1)人口过度增长是导致________下降,________失调的重要原因,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必须控制________的增长,做到________地发展。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具体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楼兰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草原上生存着兔、鼠、狐、鹰等动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等)致使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沙漠。
(1)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保护作用?
(2)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在上述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4)假如当时由于某种原因使鼠大量死亡,兔的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________。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________。
(3)海水的pH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
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________。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一级消费者。
(1)在“草→鼠”食物链中,若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0mol氧气,则能同时产生________mol葡萄糖。鼠从中获得的能量至多相当于________mol葡萄糖中所储存的能量。
(2)由于该生态系统鼠害日趋严重,故将黄鼬引入该生态系统以控制鼠害。调查表明鼠与黄鼬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鼠和黄鼬种群数量的变动关系: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_____,猫头鹰属于________。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请分析其原因。
(2)上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据图回答:
①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________。
②若一级消费者中,________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
③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________。
(3)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500吨/公顷,此时,总生产量每年为60吨/公顷,叶的呼吸量为25吨/公顷,枯死量为10吨/公顷,生长量为5吨/公顷。已知总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的净生产量是________吨/公顷,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________吨/公顷。
①该林地因人为破坏,碳积蓄量逐年下降,降至200吨/公顷时,该林地进一步被开垦为农田的5年间,碳积蓄量每年减少20吨/公顷。5年后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后的60年内,碳积蓄量以每年5吨/公顷的增加,60年后以每年2吨/公顷的量增加,在下图中标出退耕还林后的160年内该林地的碳积蓄量的变化,从该图可读出,要恢复到该片雨林最初的碳积蓄量需要________年。
②通过本例,请从保护森林的意义及生态学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某农庄以农业生产为主,农庄的某些生态因素如下表。
(1)请依据生态学原理,设计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选择种植、养殖生物各两种),以物质循环示意图展示,并做简要说明。
(2)假定在麦田中存在着小麦一黏虫一蟾蜍的食物链,该农田中的蟾蜍总量为B,若用农药杀死此农田中的黏虫,不考虑水肥等因素,则小麦当年能量增加幅度为________;若第二年不用
农药,仅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小麦会减产。其原因是:生物防治主要是以控制害虫的________而不是以________为最终目标,生物防治的优越性是(在害虫不大量危害农作物的前提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下面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做的两项专题研究。请依据相关问题回答:
(1)他们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真考察。下面是他们有关的考察内容和相关建议:
①夏季,农民经常在田地里除草、灭虫,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
②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以减少塑料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再生纤维共混膜”在土壤中1~2个月就会分解掉,分解该“地膜”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叫________。
③某农民由于不慎施用了假化肥导致农作物迅速死亡,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农田中的植物数量进行了统计并画出了下图曲线。
请在该图上画出该农田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并注明各曲线的名称。
(2)他们调查发现,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蛙的数量比以前减少,二是鼠害严重,虫害频繁。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假如让你查明上述两个问题,你将采取怎样的科学方法步骤?________。
②一般认为,蛙的数量减少.是由于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③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参照上述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两种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法。
A.________。
B.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水葫芦也叫水浮莲、水风仙、水荷花等,学名凤眼莲,雨久花科、风眼莲属植物,原产南美,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大约于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大部分省市。水葫芦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通常自由漂浮于水面。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代植株,也能开花结实产生种子而进行有性繁殖,一枝黄花大约结300粒种子。一亩水面的水葫芦约有13万株,合18~25吨。水葫芦引入滇池以后,由于滇池水质过肥,水葫芦“疯长成灾”,以至于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滇池中水葫芦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气,使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的大量繁殖,导致滇池的部分水域水质黏稠,发黑发臭。请回答:
(1)蓝藻和水葫芦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全部的水葫芦分别构成什么?
(3)水葫芦入侵后能“疯长成灾”,试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4)水葫芦的疯狂生长会对当地产生严重的影响。治理滇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控制水葫芦的疯狂生长。现在,人们一般采用“打捞”的方法,但效果不佳。有人提出:引入水葫芦原产地的天敌物种来进行治理,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下图是Grove及Williams等科学家利用A、B两种植物在温室中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各组实验的外部条件一样(如光照、温度等),进行的时间相同。
柱状图(1)表示第1组实验结束后,称得A种植物的干重(去除水分后的质量),并将此质量设定为1;其余各组的柱状图表示的是各组实验结束后,称得A种植物干重与第1组A种植物干重的比值。
第1组:A种植物单独种植于盆中。
第2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盆中,地上部分分别位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容器中。
第3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分别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个盆中,地上部分则同时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中。
第4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均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及盆中。
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生态方面的________因素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
(2)Grove及Williams对此实验的设计目的是:
①设置第1组是为了________。
②设置第2组是为了研究________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③设置第3组是为了研究________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④设置第4组是为了研究________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3)当地上与地下分别有相同的竞争者时,哪一种情况会对A植物生长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