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43
下图表示高等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变的简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③所示生理活动所需要的酶分别存在于什么结构中?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
(2)②过程中在形成产物________时,释放的能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的相同,且空气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
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
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F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较快”或“较慢”)。
(4)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的含量较_____________。
(5)24时与0时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进行4项独立实验。
(1)向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
(2)向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丙酮酸,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1)实验,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
(4)重复(1)实验,在3支试管中产生ATP最多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吸收量和
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3%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界氧浓度在5%~15%时,该器官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
(3)该器官释放量与
吸收量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曲线,表明该器官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4)当外界氧气浓度为10%时,该器官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
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中
释放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倍,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_____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下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管Y与管X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用标尺测量出管X内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管X中液面是怎样移动的?________。
(2)解释0~3.5h内气体体积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估计3.5~4h内种子的异化作用方式为________。
(3)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4)简述如何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________。
(5)如果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第1.75h时是+0.2个单位,解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中的实际呼吸速率是________单位/h。
(6)种子为什么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有机化合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它们对水的亲和力不同。易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如、——COOH、——OH),具有大量亲水基团的一些蛋白质、淀粉等分子易溶于水;难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疏水基团,如脂类分子中的碳氢链。脂类分子往往有很长的碳氢链,难溶于水而聚集在一起。请回答:
(1)等量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物质分散在甲、乙两个含有等量水的容器中,如图所示。容器中的自由水量甲比乙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含油脂多)和大豆种子(含蛋白质多),当它们含水量相同时,自由水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种子。
(3)以占种子干重的百分比计算,种子萌发时干燥大豆种子的吸水量比干燥花生种子吸水量________。
(4)种子入库前必须对其干燥处理,降低种子中的含水量,这是因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各地规定的入库粮食的含水量标准不尽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为了证明“生活着的未萌发的种子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如果未萌发的种子确实能进行呼吸作用,那么预期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不足以证明实验的假设,为使实验更合理严密,请你再增加一个实验装置。这个实验装置应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增加的实验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将农田一昼夜的温度变化(Ⅰ)、光照变化(Ⅱ)和植物吸收的变化(Ⅲ)数据绘成曲线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植物在________段内制造有机物。
(2)植物在________段内积累有机物。
(3)d处凹陷,原因是温度过高,叶片上气孔关闭,________吸收量减少,影响了光合作用中________反应的效率。
(4)a处凸起,原因是下半夜________偏低,使呼吸作用________。
(5)的吸收曲线(即曲线Ⅲ)与时间直线围成一块正面积和一块负面积。植物在一昼夜中对有机物的有效积累的多少,取决于这两块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将10mL酵母菌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表中样品取样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
(2)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________。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下图所示是未完成的实验装置,请利用A、B、C三支试管、新鲜叶片和必要的辅助材料,设计——个证明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释放
的实验,并预计实验结果。
(1)当A管用于证明光合作用吸收实验时,需________,指示剂呈________色。
(2)当B管用于证明呼吸作用释放实验时,需________,指示剂呈________色。
(3)C管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指示剂呈________色。
(4)用几层纱布包上照光的D管,实验结果表明指示剂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