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楼兰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草原上生存着兔、鼠、狐、鹰等动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等)致使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沙漠。
(1)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保护作用?
(2)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在上述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4)假如当时由于某种原因使鼠大量死亡,兔的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下图中所示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这个模型反映:
(1)人口剧增必将导致土地利用过度,其结果是粮食必然________。
(2)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__________,并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
(3)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_。
(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其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等植被遭破坏。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________。
(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治虫措施中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会污染和破坏环境,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________植入农作物中,培育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道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如图)。模型以1900~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2000年以后:
(1)人口、资源、人均粮食生产将发生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下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
地点:池塘
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调查项目:
(1)非生物因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最初只在一堆垃圾的有机物中测到,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中测到了,再后在其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测到(的放射性情况见下图)。据图回答:
(1)三种动物中,体内最早有的动物是________,它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蚂蚁体内较晚检测到放射性的原因是 。
(3)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长,而在上述三种生物体内放射性却很快衰减了,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下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一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A、B、C三种生物的营养结构可能是________。
(2)A和B的关系是________,B和C的关系是________,种群________可能是草食类动物。
(3)如果C生物被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就会受到破坏,B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无机环境因素对生物有重要作用。
图1
(1)图1表示玉米螟(一种昆虫)的幼虫发生滞育(发育停滞)与日照长短的关系。据图可知日照时数为________小时,玉米螟幼虫滞育率最高;日照时数达18小时,不滞育玉米螟幼虫约占________%,此条件也适于________(长日照、短日照)植物开花。
(2)图2表示一种夜蛾的蛹发生滞育与日照长短及温度的关系。据图可知,当温度30℃,日照时数为________小时时,这种夜蛾的滞育率最高,达________%;与上述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20℃时,夜蛾蛹的滞育率达到________%。可见夜蛾蛹发生滞育是________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夜蛾生长发育的无机环境因素还可能有________等。
(3)一般来说,影响昆虫昼夜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和贻贝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
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1)此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________。海星和荔枝螺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三级消费者是________。
(3)该图解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
(4)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________和________的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43
水葫芦也叫水浮莲、水风仙、水荷花等,学名凤眼莲,雨久花科、风眼莲属植物,原产南美,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大约于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大部分省市。水葫芦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通常自由漂浮于水面。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代植株,也能开花结实产生种子而进行有性繁殖,一枝黄花大约结300粒种子。一亩水面的水葫芦约有13万株,合18~25吨。水葫芦引入滇池以后,由于滇池水质过肥,水葫芦“疯长成灾”,以至于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滇池中水葫芦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气,使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的大量繁殖,导致滇池的部分水域水质黏稠,发黑发臭。请回答:
(1)蓝藻和水葫芦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全部的水葫芦分别构成什么?
(3)水葫芦入侵后能“疯长成灾”,试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4)水葫芦的疯狂生长会对当地产生严重的影响。治理滇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控制水葫芦的疯狂生长。现在,人们一般采用“打捞”的方法,但效果不佳。有人提出:引入水葫芦原产地的天敌物种来进行治理,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