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中间的“-”代表着丝粒,下表表示了由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是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引起的
b是染色体某一片断缺失引起的
c是染色体着丝点改变引起的
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断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甲品系的小鼠和乙品系的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脱落死亡。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能使人感觉到冷和热
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皮肤是主要散热器官
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
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
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①②
①④
②③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题型:013
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浓度大于10 mg/L,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
浓度大于0.001 mg/L,都能促进胚芽鞘伸长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1~10 mg/L之间
浓度为0.1 mg/L时,两个实验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该数据应舍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的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
细胞内的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雄蜂高度不育是因为体细胞中含1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