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密码原创)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死亡率高于繁殖率
中营养化水体中有毒物质比富营养化水体中有毒物质少
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下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防治害虫应在c点开始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
若此图表示草履虫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果蝇在前9天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是因为果蝇需要适应新环境
根据实验数据尚不能获得该环境下果蝇的环境容纳量
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实验的37天中,果蝇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可用曲线Y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食物条件、生活空间发生变化
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密码改编)下图表示野兔进入缺少天敌的某海岛后,几年来的种群增长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点时兔群数量较少,因而不存在生存斗争
B点时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C段兔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DE段兔群的自然增长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密码)高中生物总复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 第四章 第2讲 种群的数量变化 题型:013
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