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河南省豫南九校201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 题型:013
如图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A室内溶液浓度为2 mol/L,B室内溶液浓度为1.5 mol/L,C室内溶液浓度为1.5 mol/L,实验开始后,P1、P2分别如何移动
A.P1向右、P2不动
B.P1向左、P2向左
C.P1向右、P2向右
D.P1向左、P2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豫南九校201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 题型:013
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则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豫南九校201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 题型:013
浒苔是一种绿藻,奥运前大量出现在青岛奥帆赛水域,而去年引起太湖水华的是蓝藻。下列有关绿藻和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绿藻和蓝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有典型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两者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均含有叶绿体
D.二者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豫南九校201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 题型:013
如图所示,使用下列哪个组合使所观察的视野最暗
A.1、3、5
B.2、4、6
C.2、3、6
D.2、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豫南九校201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 题型:013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最根本的原因是
①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②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③提高了反应物分子中的活化能
④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
⑤本身数量和性质不改变,可反复利用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豫南九校2012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 题型:013
2011年,血液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次倡导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失控
B.“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这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提供了理论思路
C.全反式维甲酸可在核糖体上合成
D.相对于“放疗”、“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记者2011年9月2日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获悉,该所目的已陆续诞生多只转入α-乳白蛋白基因的克隆奶山羊。据介绍,本研究目标是培育出能分泌人乳白蛋白的奶山羊新品系。目前,课题研究已获得6只克隆奶山羊,经鉴定,其中两只携带人乳白蛋白基因。这一过程中不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A.蛋白质工程
B.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C.胚胎移植
D.基因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先利用蒸馏水消耗酵母细胞中的有机物
B.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吸附法,这种方法对酵母细胞活性影响最小
C.实验中使用CaCl2溶液处理的目的是使酵母细胞处于感受态,提高发酵效率
D.若最终凝胶珠的颜色泛白,可能是由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操作注意事项或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进行果酒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放气”,并注意防止外界细菌进入发酵瓶
B.果醋制作时需要经过先通气发酵后密封发酵两个主要阶段
C.可以利用DNA在0.14 mol/L NaCl溶液中溶解度大的特点将DNA与杂质分离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中分子的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样品处理步骤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的洗涤:加入蒸馏水,缓慢搅拌,低速短时间离心
B.血红蛋白的释放: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
C.分离血红蛋白: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离心、过滤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D.透析: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然后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