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12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题型:013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12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题型:013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12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题型:013
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
B.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
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12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题型:013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英,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12 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题型:013
沙丘逐渐演变为森林的过程中
A.发生了次生演替
B.气温是影响演替方向的主要环境因素
C.该地区年降雨量较丰富
D.群落中所有种群数量都呈“S”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2 细胞严整而有序的结构 题型:013
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D.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2 细胞严整而有序的结构 题型:013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B.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C.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D.中心体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2 细胞严整而有序的结构 题型:013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其通透性也随之改变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发生了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2 细胞严整而有序的结构 题型:013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主要是Ⅰ→Ⅱ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随着温度的升高,②和③的运动速率将不断加快
D.b过程不需要ATP,所以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新课标专题限时训练:专题2 细胞严整而有序的结构 题型:013
如下图为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②③均具有光合色素
B.①②③均具有合成ATP的酶
C.②具有运输三碳糖磷酸的载体蛋白
D.①处生成的CO2可扩散至③处被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