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图为人体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①~⑤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抗原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⑤和④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入细胞②,使其大量死亡
D.细胞③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细胞②由胸腺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图是神经细胞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B.给此细胞膜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实验结果如下(“+”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A.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和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相同
B.在适宜光照下,35℃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C.由表可知,在适宜光照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D.在黑暗情况下,叶肉细胞内无ATP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四倍体AAaa与二倍体Aa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A.1∶4∶4∶1
B.1∶2∶2∶1
C.1∶3∶3∶1
D.1∶5∶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项数是:
①将某精原细胞全部DNA的每条单链用15N标记后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则所有细胞均含有15N
②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③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将收获的种子种植并自交,后代约有1/16为纯合体
④细菌分裂生殖时,导致子代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③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列关于人体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浓度与血糖浓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某人在5 h内不进食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就会增加
B.当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进入血液时,胰岛A细胞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肝脏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细胞分泌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体液大量损失
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图中所示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
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
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九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刺激a,机体仍然能够产生感觉
B.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C.如果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若a为下丘脑,b为脑垂体,c为胰岛A细胞
D.如果该图为细胞免疫过程,a为B细胞,b为浆细胞,c为靶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