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下列对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诱导融合的方法也完全相同
B.只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跨越种属间的生殖隔离,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C.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生产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D.目前科学家终于实现了两个植物物种间的体细胞杂交,得到了同时具有两个物种遗传物质的超级植物,并使它们的性状全部得以体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杂交瘤细胞具有浆细胞与癌细胞的所有特点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下图为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
B.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多倍体植株的培育需经过如上图所示过程
D.此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下列是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
B.动物细胞要经过传代培养,才能进行原代培养
C.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D.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会发生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②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
③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
④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
⑤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
A.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③⑤④⑥
B.④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杂交瘤细胞也为克隆
C.③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D.③到⑤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图所示过程培育成试管苗。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中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
B.a、b、c的培养基中都有琼脂、有机物、水、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C.水稻花药经a~d发育成试管苗的过程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D.只要调节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就能诱导b中的愈伤组织分化成试管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新人教版高三生物单元测试:22 细胞工程 题型:013
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中,不一定涉及
A.卵母细胞的培养
B.细胞核移植
C.早期胚胎培养
D.导入外源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