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4支试管分别代表 4 种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其中乙试管代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状态。下表表示2 号培养基成分与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甲、丙、丁三个试管中的微生物可能分别是固氮菌、产甲烷菌、酵母菌 |
B.将幽门螺杆菌转移到2 号培养基继续培养,由于培养基营养新鲜而更有利于它的生长 |
C.幽门螺杆菌的代谢类型可能是微厌氧异养型 |
D.丁试管中的微生物在2 号培养基内不能生长,但与圆褐固氮菌同时接种在2 号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若VCO2代表CO2释放量,VO2代表O2消耗量,判断下列VCO2/VO2的值能反映出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的是( )(多选)
A.1.0 | B.1.15 | C.1.3 | D.1.45 E.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 )
A.光照强度为1.0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
B.光照强度为2.0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0 |
C.光照强度由5.0klx增强到7.0klx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合成速率增大 |
D.光照强度为9.0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 |
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 |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
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多选)
A.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
B.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
C.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
D.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使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
C.由图判断乙植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
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
B.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
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
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
D.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内外两个胚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HH的个体早期死亡。一对夫妻均为该病患者,希望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首先经超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 |
B.从囊胚中分离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 |
C.根据检测结果筛选基因型为hh 的胚胎 |
D.将胚胎培养至原肠胚期后移植到子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
B.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
C.Ⅱ、Ⅲ和Ⅳ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Ⅳ作为受体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