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2030  82038  82044  82048  82054  82056  82060  82066  82068  82074  82080  82084  82086  82090  82096  82098  82104  82108  82110  82114  82116  82120  82122  82124  82125  82126  82128  82129  82130  82132  82134  82138  82140  82144  82146  82150  82156  82158  82164  82168  82170  82174  82180  82186  82188  82194  82198  82200  82206  82210  82216  82224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  )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 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 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植物克隆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诱导某些植物的愈伤组织能使其直接发育成花芽
B.植物组织培养中通过调节营养物质的配比可以实现器官发生和形态建成
C.植物愈伤组织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能分散成单细胞,这种单细胞能发育成胚状体
D.通过大量培养特定细胞系,可以克隆出大量能产生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与育性如右表。科学家发现,白眼雌果蝇(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产生的F1中,偶尔也出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称“例外”)。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环境改变因素,对上述例外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亲本雄果蝇产生了XRXR的精子
B.亲本雌果蝇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
C.子代中XRXr个体为红眼雌果蝇
D.子代中XRO个体为红眼雄果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实验或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花生子叶被染色的脂肪粒
B.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需要用限制酶把磷酸二酯键恢复
C.用标志重捕法测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的脱落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可以使用含35S的NH4SO4培养基培养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该蜣螂在生态系统中仅作为捕食者而存在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些细菌能生长在乙醇(C2H5OH)或乙酸(CH3COOH)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科学家测定这两种化合物穿过细菌细胞膜的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碳源的浓度/(mmol/L)
转运速率/(mol/min)
乙醇(C2H5OH)
乙酸(CH3COOH)
0.1
2
18
0.3
6
46
1.0
20
100
3.0
60
150
10.0
200
182
A.这些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
B.乙醇比乙酸进入细菌的速度快
C.乙酸穿过细胞膜可能需要载体蛋白
D.乙醇进入细菌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下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B细胞受损
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