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调节生长发育的天然物质称为植物激素 |
B.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水稻可以提高产量 |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拮抗调控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细胞不能表示神经细胞 |
B.图中乙细胞不能表示靶细胞 |
C.图中b可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 |
D.图中a可表示呼吸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低温环境中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减慢,主要是因为低温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减少
②细胞膜对Na+的运输可同时具有b、d两种方式
③交叉输血出现凝集反应与图中的C有关
④图中a、b、c、d、e过程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 )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
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
B.摩尔根等人通过假说-演绎的方法,证实了基因是在染色体上 |
C.检测细胞中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迁移率(Rf)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色素的鉴定,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下表是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结果(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表1 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结果(部分数据)
| 溶剂移动距离 | 色素1移动距离 | 色素2移动距离 | 色素3移动距离 | 色素4移动距离 |
实验组1 | 7.8 | ? | ? | 1.9 | ? |
实验组2 | 8.2 | ? | ? | 1.5 | ? |
实验组3 | 8.0 | ? | ? | 1.4 | ? |
平均移动距离 | 8.0 | 7.6 | ? | ? | 0.8 |
迁移率(Rf) | 无 | 0.95 | 0.53 | ? | 0.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构2和4不应出现在此图中
B.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结构是7
C.结构1、3、5、6、7中均含有元素C、H、O、N、P
D.如果用一定手段破坏7所示的结构,细胞可能会出现多个结构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鲤鱼的尾鳍是单尾鳍,金鱼的尾鳍是双尾鳍。科学家从鲤鱼的卵细胞中提取某种mRNA,将其注入到金鱼受精卵的细胞质中,其发育成的金鱼中有部分为单尾鳍。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将mRNA注入金鱼受精卵细胞可用显微注射法 |
B.鲤鱼的mRNA可使金鱼发育成单尾鳍说明二者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
C.若将这些单尾鳍的金鱼个体互交,后代都是单尾鳍 |
D.鲤鱼尾鳍的分化可能在受精之前就已经启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生物技术公司发明一种生物打印机,可利用患者自身细胞 “打印”出“静脉”等器官,这为解决器官移植面临的供体不足、免疫排异等问题提供了美好前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异体间的器官排异反应是生殖隔离现象的体现 |
B.排异反应主要是浆细胞识别特异抗原后分泌的抗体的作用结果 |
C.用细胞“打印”出器官的过程中,细胞的DNA和mRNA均发生变化 |
D.免疫抑制剂可用于对供体器官免疫排异的患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酸碱物质在生物学实验中有广泛作用,下列有关实验中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还原糖时需先加斐林试剂甲液,目的是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后需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
C.浓硫酸可为重铬酸钾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 |
D.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绿进入细胞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