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克隆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核移植、胚胎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可获得克隆蛙 |
B.运用胚胎移植获得的子代牛在性状上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受体牛的基因不同 |
C.选择胚胎干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动物克隆的成功率 |
D.培养胚胎干细胞过程中加入饲养层细胞是为了促进细胞的分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
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 |
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
D.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内外两个胚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成的个体( )
A.三倍体,产生无籽果实; | B.六倍体,能产生有籽果实 |
C.三倍体,产生有籽果实; | D.六倍体,能产生无籽果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运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①筛选杂交瘤细胞 ②制备特异性抗原
③免疫动物 ④制备免疫的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⑤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⑥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
⑦诱导细胞融合 ⑧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A.②④③⑦⑤①⑥⑧ | B.②③④⑦①⑤⑥⑧ |
C.④③⑦②⑤①⑧⑥ | D.③④⑦①⑤⑧⑥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通过发酵就能大量生产人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的过程中不需Ca2+处理 |
B.大肠杆菌获得的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性状可以遗传 |
C.大肠杆菌质粒标记基因中腺嘌呤与尿嘧啶含量相等 |
D.生长激素基因在转录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连接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生态瓶 编号 | 生态系统组成 | |||||
光照 | 水草 | 藻类 | 浮游动物 | 小鱼 | 泥沙 | |
甲 | +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 |
B.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 |
C.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
D.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 捕食者数量/只 | 蝌蚪存活率 | ||
甲 | 乙 | 丙 | ||
1 | 0 | 87 | 7 | 40 |
2 | 2 | 58 | 30 | 25 |
3 | 4 | 42 | 32 | 11 |
4 | 8 | 20 | 37 | 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对稳定 |
B.绵羊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是因为环境条件有限 |
C.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D.绵羊数量达到 K∕2时,绵羊的增长速率最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