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
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
B.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
B.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
C.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
D.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
C.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菌体感染鸡胚 |
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如图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
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D.D组产生的后代只有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
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
C.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
D.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50%,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20%,w为8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任一海龟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
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海岛上的海龟没有发生进化 |
C.可以预测再过若干万年后该海岛上的海龟中一定能产生新物种 |
D.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64%,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 B.48% | C.52% | D.5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ch1 L基因是蓝细菌拟核DNA上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 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
A.ch1 L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
B.①②过程中使用限制酶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打开 |
C.①②过程都要使用DNA聚合酶 |
D.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