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细胞内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有关 |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过敏原 |
B.②代表溶酶体酶 |
C.③从未接受抗原刺激,但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 |
D.④再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与ATP的消耗有关的是( )
①乳酸发酵 ②光反应 ③暗反应 ④根吸收K+ ⑤叶肉细胞吸收CO2 ⑥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 ⑦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 ⑧DNA复制 ⑨翻译 ⑩神经传导 ?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运输
A.①②④⑤⑥⑩? |
B.③④⑥⑦⑧⑨⑩ |
C.④⑤⑥⑦⑩? |
D.③④⑥⑦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了探究口腔的分泌液中是否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7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实验② |
B.实验① |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也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小麦植株疯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生物小组探究果实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对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正确的是( )
A.乙烯能调节细胞的呼吸速率,从而促进果实发育 |
B.随着乙烯浓度增大,呼吸峰值不断增大 |
C.随着乙烯浓度增大,呼吸峰出现的时间提前 |
D.乙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
B.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
C.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
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赤霉素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图1是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的实验方法,图2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
图1 图2
A.若对1号幼苗施加了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
B.若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提高生长素的浓度,则可以提出假设: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基因的转录,从而翻译出更多的生长素 |
C.图1中放在两个相同琼脂块上的幼苗尖端的数量应该相等 |
D.若继续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则可以提出以下假设: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赤霉素抑制生长素的分解、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同时抑制生长素分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浓度高于50μmol·L-1的生长素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B.浓度高于1μmol·L-1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同时使用生长素和ACC处理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能促其生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