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3180  83188  83194  83198  83204  83206  83210  83216  83218  83224  83230  83234  83236  83240  83246  83248  83254  83258  83260  83264  83266  83270  83272  83274  83275  83276  83278  83279  83280  83282  83284  83288  83290  83294  83296  83300  83306  83308  83314  83318  83320  83324  83330  83336  83338  83344  83348  83350  83356  83360  83366  83374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细胞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并产生少量的[H]
B.第二、三阶段是分别在不种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C.第二阶段有水参加,并产生大量的[H]
D.第二、三阶段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终止CO2的供应,C3的含量先短暂下降,再稍微回升后与C5形成新的平衡
B.增加光照,C3的含量将持续下降,C5的含量将持续上升
C.ATP和还原氢的含量是由光照决定的,与CO2的变化没有关系
D.无论增加光照或是增加CO2的浓度,有机物的产量都不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苹果果实产生CO2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也会呈现此图像 
B.a点时只有无氧呼吸释放CO2 
C.动植物中氧气被利用都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D.b点时的氧气浓度对贮存苹果最有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因变量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重铬酸钾溶液是因变量
C.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光照是无关变量
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液泡体积的变化是无关变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mRNA→蛋白质   ④RNA→DNA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图甲和图乙中的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D.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农科所通过右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B.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C.b过程需要通过逐代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D.利用c过程定能更快获得高品质的糯小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大豆田中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为逻辑斯谛增长 
D.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