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5246  85254  85260  85264  85270  85272  85276  85282  85284  85290  85296  85300  85302  85306  85312  85314  85320  85324  85326  85330  85332  85336  85338  85340  85341  85342  85344  85345  85346  85348  85350  85354  85356  85360  85362  85366  85372  85374  85380  85384  85386  85390  85396  85402  85404  85410  85414  85416  85422  85426  85432  8544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同学为了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对生物的污染情况,分别测定了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重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生物及环境因素
重金属质
量分数/%
 
生物及环
境因素
重金属质
量分数/%
土壤
0.01
池塘水
0.02
猫头鹰
12
浮游植物
0.5
食虫鸟
5
浮游动物
2
昆虫
0.2
大鱼
10

0.02
小鱼
5
(1)请分别写出两个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池塘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2)重金属元素在这两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出现这种现象,你认为合理的假设应当是                                        
                                                                              
    
(4)在上述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5)人如果误服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原因是                     ,采取解毒的相应措施是可服用大量的  (选填:A.水;B.食盐水;C.牛奶;D.蛋清;E.豆浆)(多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         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 鲜重)
0.003 7
0.003 7
0.035
0.035
0.34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  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弃农从商现象盛行,导致大片耕地落荒,杂草丛生,但现在已有许多地方在杂草丛生之地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立体农业,收获颇丰。
材料二 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1)材料一中的立体农业是运用了群落的   原理,为充分利用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2)材料一中耕地落荒后逐渐形成的演替类型应为            
(3)材料二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                 
(4)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      或平板划线法接种。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生长提供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   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   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   法或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   ;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   ;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选用抗生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在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中加等量的水(1、2号加清水,3、4号加少许河泥)、同样的金鱼、等量的金鱼藻(2~4号),用橡胶塞塞紧。1~3号放在阳光下,4号放入黑暗的纸箱中。(均放于室温20 ℃条件下)

(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的金鱼相比   生活时间长。因为                     
(2)上述1~4号瓶中   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因为                              
                                                                              
                                                                             
       
(3)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3、4号锥形瓶相比较,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同的是               。 
(4)4号锥形瓶中的鱼存活时间最短,说明   是生态系统根本的能量来源;3号锥形瓶的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5)2号与3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若不能,如何设置实验才能证明?                                                                                   
(6)本实验所得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面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   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   
(2)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   。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   kJ。
(3)过程④表示   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        。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