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图1描述了“白菜-甘蓝”幼苗的培植过程;图2反映了某个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染色体的状态。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的关键操作是去除______,所用的酶包括_________;过程②中原生质体A和B能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2)过程③中某个细胞周期内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时间上的顺序为__________(根据图2中的字母填写)。
(3)甘蓝与白菜均为二倍体(2N),“白菜-甘蓝”幼苗培植过程中杂种细胞内最多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请在右侧坐标系中画出白菜-甘蓝体细胞一个细胞周期内核DNA数目的变化曲线。
(4)如果“白菜-甘蓝”幼苗栽植过程中根部被水淹了,水浸期间对“白菜-甘蓝”植株的根细胞进行测定,测得根细胞吸收O2与释放CO2之比为1:2,则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
(5)已知叶绿素合成酶含铁。与贫铁地区植物相比,大丹霞地区的富铁土壤区同类植物光补偿点较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金银花是一种耐旱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耐旱性可变的植物,为了研究干旱对金银花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若干抗旱的金银花种子,培养液,一定量的浓度分别为5%、10%、20%(m/v)PEG(无毒性聚乙二醇),石英砂和塑料盒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抗旱消毒、洗净后放入盛有培养液和石英砂的塑料盒中,在室温下培养至藜幼苗长出3-4叶。
第二步,选取数量相等且长势相同的金银花幼苗分别放入含有等量的5%、10%、20%(m/v)PEG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不考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浓度变化)。
第三步,在第0、1、3、5、7天分别取相同部位、大小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叶片,洗净、吸干,测量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产生量。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至少写两个).
(2)第二步设计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信息,第三步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
(3)用含有等量5%、10%、20%(m/v)PEG的培养液来替代不同干旱程度的土壤来做实验,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前5天不同浓度的PEG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而导致可溶性蛋白产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帮助金银花抵抗干旱环境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增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
(5)在浓度为20%的PEG条件下,第5天后可溶性蛋白产生量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金银花处于高浓度的PEG溶液时间过长,植物体内___________受抑制,影响细胞代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农作物桔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特定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的催化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发酵后形成乙醇,再加工即可制成燃料乙醇,减少了人类生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分析回答:
(1)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取上述特定微生物.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_________法进行接种。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刚果红染料,若观察到_________即可初步筛选到目的菌.
(2)某研究人员经上述培养获得了三种微生物(甲、乙、丙),现通过如下实验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
①将甲、乙、丙三种微生物经离心等方法处理后,制成酶浓度相同的纤维素酶提取液,取等体积的三种提取液分别与等量的纤维素悬浮液混合,在相同且适宜的pH和温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②利用_________试剂检测产物中的葡萄糖,并通过比较颜色深浅程度判断酶活性的大小。
③实验结果如下:
注:“+”越多,颜色越深
由表分析,产生酶活性最强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3)农作物秸秆除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下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
水稻、杂草在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输入到鸭体内的能量除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用于鸭自身的_________等生命活动。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连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增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
(4)对农作物秸秆的充分利用可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在_________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同时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休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蚕豆病是指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
(1)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
(2)蚕豆病说明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从11号染色体DNA上获取β基因片段需要用_____________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可以判断II-8的 基因型有多种可能,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_____。
(4)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___ 个体。
(5)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_______。
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图1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气孔结构示意图。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温度度为15℃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
(1)图1中具有叶绿体的是_________细胞。
(2)图1保卫细胞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较厚,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较薄。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推测此时保卫细胞和气孔分别可能处于_________状态,因而会影响叶肉细胞光合作用_________反应阶段。
(3)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某种光合酶基因导入农作物而使光合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中基因工程步骤的核心是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农作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
(4)图2中,X代表O2,在15℃温度1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h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_____。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若x代表CO2,其它条件不变,请在上述坐标图中添加叶片对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DNA的复制,请回答有关问题。(9分)
(1)DNA的复制发生在 期。
(2)②的过程称
(3)指出③中的子链
(4)③过程必需遵循 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的复制具有 特点。
(6)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14N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问:
含14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 ,
含15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
Ⅰ.图甲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
(1)曲线 说明其种群栖息地被破坏的程度较轻。当曲线③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以防止其灭绝。图中阴影部分产生可能会引起该种群的 ________发生改变,表明物种发生了进化。
(2)当种群数量对应于d点时,其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
Ⅱ.图乙是将灰喜鹊引入某个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调查了10年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绘制的λ值变化曲线。
(1)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 ,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少的是 点。
(2)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
(偏大/偏小/不变)。
(3)如果人类为了改善生态景观,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某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将导致生物___________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装置,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方式时的装置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利用E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若在实验过程中液滴向左移,(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则说明此装置中酵母菌肯定发生了 呼吸。
(3)选用D装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①用D装置培养酵母菌时,通常将橡皮塞换为棉花塞,目的是 。
②培养后期稀释100倍后按照五点取样法计数,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的五个中方格中共有酵母菌120个。同时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培养液用台盼蓝对酵母进行染色,并取样多次镜检获得结果如下:
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 个/毫升。
(4)F是固定化酵母菌的实验装置,F装置中的X溶液是 。制备形成的凝胶球通常还需置于无菌水中进行清洗,目的是 。
(5)G是利用固定的酵母菌进行发酵的装置,其中的葡萄糖除了作为酵母菌发酵的原料以外,还具有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 。
(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它两种类型(用横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甲类型);
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乙类型);
c、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丙类型)。
(3)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杂交,产生子代植株花全是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纯合白色植株 ;纯合红色植株 。
(4)调查统计发现某种群中含B基因的个体占19%,现有一对显性亲本杂交,但母方的父本体内没有B基因,则这对亲本产生一个基因型为bb后代的概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后也重复了相关实验,并提出了新的问题进行探究。
(1)配制培养基:通常加入 以便形成固体培养基。
(2)重复实验:A组实验接种正常R型细菌;B组接种正常S型菌;C组接种加热杀死的S型菌;D组接种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的混合液。培养结果如下。
(3)实验结论及分析:
①本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是 ,D组出现的S型菌是R型菌变异的结果,该变异类型属于 ,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野生型S型菌的遗传物质 (相同、不相同)。
②观察D组实验结果后,有同学提出D组实验的结果出现可能是实验时对S型细菌加热杀死不彻底造成的?根据 组实验结果即可否定此假设。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S型菌中存在着某种 。
④艾弗里等人研究发现S型菌中能促使R型菌转化的物质是DNA。兴趣小组同学分析S型菌加热杀死后, S型菌的DNA之所以能进入R型菌,是因为R型菌应处于 态。
(4)兴趣小组又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则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_____________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